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徐偲)“商品贸易2023年超2800亿美元,服务贸易2021年达418.66亿美元,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范围向多元化、高附加值转型。”6月13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发布的重大成果《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中称。
该报告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中非经贸合作的蓝皮书,首次构建中非经贸评价指数体系,系统揭示合作转型路径,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支撑。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会长徐湘平表示,中非贸易投资体量不断增长,2024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956亿美元,亟需系统性数据整合与趋势分析,蓝皮书正是在这一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能源与矿产行业由单向输入向合作开发转型;农业与食品行业从单一原料向深加工转型;制造业从成品出口向本地生产转型……蓝皮书显示,中非贸易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过去的资源型单一贸易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这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非洲本地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蓝皮书显示,中国对非投资流量和存量总体上升,投资领域集中于采矿业、建筑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领域开展众多项目;发展合作广泛,涵盖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绿色发展等方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高层合作框架、贸易投资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已进入‘量质并重’的新阶段,但市场面临三大痛点:第一,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精准把握非洲54国市场差异;第二,趋势难预测:传统数据滞后,无法实时反映合作进展;第三,风险难评估:汇率波动、政策变化影响投资信心。”南京邮电大学中非经贸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易莹莹分析。
“针对当前中非经贸合作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提出了中非经贸合作的‘解决方案库’”。
徐湘平介绍,蓝皮书首次实现三大突破:全景扫描—融合联合国、世行等国际机构数据与深度实地调研,精准呈现贸易投资新趋势;痛点破解—针对产业链衔接、可持续融资等核心瓶颈,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工具箱;决策赋能—基于企业实战案例验证,构建覆盖政策合规、市场波动、汇率风险的三维预警模型,成为企业布局非洲的精准“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