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记者 陈丽霞)6月15日晚,由中央广电总台财经中心发布的“美好健康典范城市”榜单揭晓,厦门成为东南沿海唯一入选城市,其健康密码,离不开体育服务共享的活力基因。
清晨的环岛路骑行道,午休时的社区智慧健身房,傍晚开放的校园运动场……在厦门,多样化的运动场景无缝嵌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半径,“15分钟健身圈”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成为衡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与民生幸福感的硬指标。
围绕构建“15分钟健身圈”,厦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普惠共享,通过一场系统性的“身边工程”,将城市空间真正打造成为市民的运动场,将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
足不出“圈”城市体育空间便民惠民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3平方米,稳居福建省首位;社区体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高达95.21%,位居全国第一……在厦门,“推窗见绿、举步即达”已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运动锻炼的乐趣。
“我们的核心逻辑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建在哪儿’。”厦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着力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2022年以来,厦门市完成671处近邻运动场建设,完成5处国家级体育公园建设、3处市级体育公园建设,实现404个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以满足市民多样化、便利化运动需求。
近邻运动场内,市民正在锻炼。陈嘉新 摄
老城区人口密集、公共体育设施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面对这一难题,如何破解?
厦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积极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厦门始终坚持以小开放促进大融合,率先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制度机制,逐步形成“有政策、有规划、有平台、有经费、有保险”的“厦门经验”。
自2018年起,厦门市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试点,2019年初,厦门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明确到2022年底,全市公立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对社会开放。
厦门市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图为市民在江头第三小学操场锻炼。刘东华 摄
“只要下载‘厦门i健身’平台,选择想到的学校操场去运动,预约好进校时间后,在校门口刷脸即可进校,十分方便。”家住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附近的郭女士表示,开放学校场地设施后,只要晚上没有其他安排,都会过来慢跑,日常锻炼更方便了。
据悉,从首批试点学校开放以来,截至目前,全市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数量已达183所,目前共有超110万名市民注册,累计超1000万人次进校健身,真正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公共福祉。
激发潜力 打造多维度全场景户外空间
空间共享的革新远不止于“打开校园大门”。厦门勇于突破,将“共享”基因深植城市发展脉络,因地制宜,打造多维度全场景户外空间。
可慢跑健身,可打篮球,可踢足球,可观花赏景……2025年年初,前埔水质净化厂上盖提升项目(古楼·悦动园)、高崎水质净化厂上盖提升项目(花屿·悦海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为市民增设全新概念的观景、休闲、运动空间。
在前埔水质净化厂附属绿地的足球场地内,足球赛正在进行。王世伟 摄
“地下治污,地上造绿”,古楼·悦动园和花屿·悦海园这两处空中运动空间均由水质净化厂上盖的附属绿地改造而成:在确保水质净化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前者设计成拥有6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及600米环形跑道;后者则融合滨海景观与运动功能,配备篮球场、观海长廊与儿童沙池。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厦门将曾经引发“邻避效应”的基础设施转化为“邻利效益”,在寸土寸金的岛内实现了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共生融合。这种垂直分层利用,使同一地块同时承载市政设施与全民健身双重功能。
真正让体育成为城市呼吸节奏的,是那些地标性运动脉络。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 吴智庆 摄
近年来,厦门岛依托山、海、溪流等资源,大力开展健康步道建设,围绕环岛岸线、筼筜湖、湖边水库、五缘湾、万石山、仙岳山等,打造“一环三水两横两纵”步道结构。全长约23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穿越城区高密度居住和商业区,将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相衔接。厦门市民可选择距离家庭住址最近的入口进入步道,在健康步道上,一边欣赏山海美景,一边健身运动、休闲漫步。
翔安下潭尾公园骑行路线
而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道——厦门云顶路自行车专用道示范段,让人畅快骑行的同时,还可领略城市别样风光。上榜“2024年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的厦门的环厦门岛骑行路线、翔安下潭尾公园骑行路线、翔安最前沿经典骑行路线,则集自然风光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带大家尽享“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之旅”。这些设施超越了单纯的运动功能,成为重新连接人与城市、自然与都市的神经枢纽。
厦门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3%,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背后,是运动真正融入了市民的日常节奏。
从推窗可见的社区运动角到山海之间的空中廊道,厦门用实践证明,健康之城,必是人民共建共享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