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这是一场跨越28年的生命回响。7月6日清晨6点,利用从湖南岳阳到北京参加中国石化第九届“感动石化”人物颁奖活动的间隙,曾北岳身穿“石化蓝”工装,从住地骑行近7公里,按前一天的预约,来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曾北岳7月6日在北京无偿献血(曾北岳供图)
“这次我第263次无偿献血,距离我第一次在北京军营献血,已过去整整28年。”曾北岳说,“今天这张北京市献血办公室颁发的无偿献血证,是我退役后首次重返北京的‘见面礼’。”
曾北岳是湖南石化橡胶部SIS装置前岗技能操作人员,今年46岁,党龄25年。自1997年12月首次在军营献血以来,曾北岳已连续28年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总量逾16.7万毫升,相当于32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这组数字,还在随着他的坚持不断增长。
曾北岳在北京当兵时所在的连队前身是“张思德警卫班”。受张思德无私奉献精神影响,曾北岳将“为人民服务做公益”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2013年7月,他得知献血小板的人数较少,而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较短。于是,他便转为捐献血小板,献血频次从每年两次增加到每月两次。
多年来,每次献血,曾北岳都身穿“石化蓝”工装,胸前佩戴党员徽章。作为一名资深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曾北岳注重劳逸结合,深知饮食情况对血液质量影响很大,一直坚持规律饮食。
2020年6月27日,曾北岳利用工余时间,自费坐高铁到长沙,第一次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无偿捐献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并凭献血证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互助登记。
“当时我小学同学的母亲突发重症胰腺炎,生命垂危,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做手术时急需大量血液,但医院缺血。我同学全家没有一个人满足可献血条件,情急之下,他向我提出互助献血。”曾北岳说。
“我不想让家人担心,就找了个要外出学习的理由,一早坐高铁到长沙,上午献完血后直接回单位休息几个小时,然后上晚班,既完成了互助任务,也没有耽误工作。”曾北岳接着讲述。
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曾北岳在乡下老家陪父母过春节,突然接到岳阳市中心血站的求助电话:医疗用血严重告急。他当即搭乘客车赶回115公里外的市区,捐献了400毫升成分血。
面对亲朋好友对他献血频次高的健康担忧,他以坚持锻炼、强身健体,回应大家的关爱。“我用亲身经历打破大家对献血的误解,既让自己拥有了健康,又能救助更多人的生命”。
“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曾北岳既是无偿献血志愿者,也是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不仅自己献血助人,还加入无偿献血服务大队,积极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宣讲献血知识,带动200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曾北岳热爱跑步,多次参加马拉松赛事。2021年底,为了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的影响,经中国红十字会批准,他牵头在岳阳地区成立“热血跑团”,带动跑团成员“为爱奔跑”,让跑步运动更有意义。
平凡的曾北岳,慢慢成为身边人的榜样。近年来,曾北岳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公司道德标兵,连续11年被评为岳阳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4次获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3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7月8日,曾北岳入选中国石化第九届“感动石化”人物,受到表彰。
在曾北岳家里,一摞摞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被他精心地收藏在柜子里。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20多年无偿献血时,他说:“我只是坚持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我觉得很有意义。”(文/湖南石化 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