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记者 顾津溶)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7月30日,由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的《大运河历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在南京正式发布,这是全国第一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
《图谱》以京杭大运河全域为编纂视角、以江浙段为选编重点,同时兼顾隋唐大运河,从两千多种古代方志、舆地图、政书、兵书等文献中,精心遴选河道图、水运工程图、沿河风情图、河署河务图等编纂而成。河道图力求其“全”,实现运河沿线府、州、县的全覆盖。水运工程、沿河风情、河署河务图力求其“特”,突出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全书不独谓存史,更有弘扬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政当代的重要作用。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江苏人对大运河的感情深厚。在《大运河历史图谱》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谢润盛介绍,出版《图谱》,是江苏深入挖掘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融入当下、传承后世的一次可贵尝试。未来,江苏将进一步做好传承运河文化根脉、守护运河生态绿脉、把握运河经济动脉工作。立足《图谱》揭示的全域视野和历史联系,强化沿线省市协同合作,进一步促进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利用《图谱》记载的名胜古迹、漕运故事、特色物产等资源,发掘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新亮点,更好地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
据了解,《图谱》全书9卷,图像均清晰标注名称来源,并附相关史实文字,另有彩色经折装首1卷、末1卷。合装1函4册。卷首《运河全图》又名《治河全图》,选自清《治河全书》第3卷,原图纸本彩绘,作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河道总督、著名水利专家张鹏翮主持。
图中采用平立面结合的形象画法,描绘京杭大运河全程沿线的运道、河流、湖泊、桥梁、闸坝、城镇、村庄、祠庙等景致和运河设施,重点表现淮安府清口一带,黄河、淮河、洪泽湖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情况,据实画出新旧运口、闸门、堤坝、石磡、险工、草坝等水利工程,既是治河通运的重要著作,也是运河史、黄河史、淮河史的珍贵资料。
“原画为册页装,为了避免册页装对事物整体性的影响,我们将册页装改为经折装。经折装长卷全长超过20米,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生动地展现出京杭大运河从浙江杭州一路北上,直抵北京,泽润天下的雄伟气势,是历史上第一次高清大图出版。”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杨中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