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文旅故事多 湖南探索乡村振兴新解法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8-01 17:39:19
央视网 | 2025-08-01 17:39:1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徐偲)清江湖畔,侗家姑娘的圈圈舞与游客的笑声交织;千年瑶寨,氤氲药香中老瑶医凝神把脉;矿区小镇,复古建筑里窥见红色记忆……小镇虽小,却也映照着万家灯火,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行走三湘小镇,一幕幕鲜活的文旅融合新场景,正勾勒出“小而美”的乡村振兴新解法。

托口“杨梅+”:一果兴百业

过去,洪江市托口镇以“杨梅之乡”盛誉闻名,得益于清江湖小气候独特生态环境,托口杨梅颗粒大、糖分高、水分足。

春天里的托口镇群红农庄

春天里的托口镇群红农庄

然而,单一品类的种植业缺少产业韧性,受市场影响大。

破局之道在于融合创新。为激活产业能量,当地创新“农户+产业园+旅游采摘”模式,将杨梅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地方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

每年杨梅成熟季,游客可亲手采摘鲜果、参与杨梅酒酿造体验,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收入增长30%。

更令人瞩目的是“杨梅+节庆”的溢出效应。每年杨梅成熟季,托口镇举办一年一度的“杨梅节”。今年6月,以露营基地为主会场,托口推出文艺演出、“杨梅大胃王”挑战赛、龙舟表演、杨梅园采摘体验等系列活动。

托口杨梅节“杨梅大胃王”挑战赛现场

托口杨梅节“杨梅大胃王”挑战赛现场

在“杨梅大胃王”赛场上,游客陈先生嘴角染满果汁,三分钟吞下两斤鲜果赢得满堂喝彩。“这比超市买的甜十倍!”他举着一颗杨梅笑道,“等下还要去侗寨体验长桌宴”。

据托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托口镇杨梅节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带动当天杨梅销售超1000万元。杨梅节还串联起三里侗寨、群红农庄、清江湖露营基地和清江湖湿地公园等文旅资源推出“杨梅+露营”“杨梅+侗文化”旅游套餐,实现“一节带全域、一果兴百业”。

湘江乡:瑶医康养新体验

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是瑶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据不完全统计,全乡有瑶医20余人,常见瑶药品种达300多种,从跌打损伤的外用草药到调理身体的内服良方,应有尽有。

作为瑶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瑶寨,桐冲口村更是将这份宝贵的瑶医资源融入到了旅游发展中,瑶药浴、瑶医推拿、瑶药膳食等特色体验一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文化魅力受到热捧,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7月,桐冲口村千年瑶寨举办“晒福节”。活动现场,色彩斑斓的瑶族盛装迎风招展,寓意吉祥的“晒福”仪式庄重神秘,圆福宴上瑶家美食香气四溢,瑶医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瑶医的神奇,这次就是专程过来体验的,刚刚尝试了瑶医的推拿,感觉很有效。”游客张女士来自广东,慕名前来问诊的她正排队等候老瑶医为其把脉。

老瑶医现场把脉(龙艳/摄)

老瑶医现场把脉(龙艳/摄)

如今,桐冲口村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完善的康养旅居配套,已成为游客心目中体验瑶族文化、寻求身心放松的“治愈系”目的地,有效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驱动力。

许家洞:工业遗产焕新生

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的国营七一一矿,曾是中国核工业奠基工程“五厂三矿”之一,也是“二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国家重点项目之一。2004年,完成历史使命的七一一矿政策性关闭,一度沉寂。

如何让这座承载着共和国核工业记忆的功勋矿山重焕生机?

2024年,借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之机,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紧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契机,创新提出“重启七一一”战略,通过引入市场主体,盘活闲置国有资源,以“工业风、神秘铀、中国红”为核心理念,对矿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创意改造。

目前,“重启七一一”项目已完成核心区历史陈列、重点建筑修缮展陈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游客中心、红培研学营地、时光广场等配套设施。

“进入711时光小镇,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矿区食堂、供销社、操场、小卖铺……应有尽有,一秒回到了80年代。”今天,在社交平台搜索“711矿”相关关键词,网友们的好评几乎铺满整个屏幕。

从昔日隐姓埋名的功勋矿址,到今日红色研学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它已蝶变为一个集红色精神传承、工业文化旅游、民生改善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项目,书写了工业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编辑:欧峰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小镇文旅故事多 湖南探索乡村振兴新解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