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为推动港航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于2025年6月29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升设施装备水平等7方面23项重点任务。明确各级部门要加强协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予以资金支持和要素保障,共同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江苏省国资委牵头组织的“央地媒体走进国资国企”系列活动中,十余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苏省港口集团一线,全方位记录江苏省港口集团服务“水运江苏”建设,开启打造江苏本土航运龙头企业的新征程。
媒体团先后来到位于盐城市滨海县的港航投资公司“拨改投”连申线项目、江苏港口集装箱集团太仓港四期码头、苏州港张家港港务集团、南京港集团等,多角度感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大力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不断向新、向智、向绿的高质量“答卷”。
在连申线黄淮段项目建设现场,江苏省港口集团正实施全国首创具有江苏特色的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试点改革。工程起于黄响河与通榆河交汇处,讫于淮河入海水道与通榆河交汇处,全长 33.947公里,按二级航道标准整治30.64公里,建设内容包括航道工程、船闸工程、桥梁工程、地涵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
在江苏港口集装箱集团太仓港四期码头、南京港集团项目建设现场,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进行装卸操作,可实现减少设备作业人员约70%,提升作业效率20%。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江苏港口集装箱集团完成吞吐量335.23万TEU,同比增长7.32%。南京港集团则以长江为轴,向东辐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向西辐射武汉、重庆等长江中上游地区,航线触角已延伸至大运河、淮河、赣江、湘江等主要支流,航线航班密度居长江港口前列,至上海港外贸内支线密度长期居于长江港口首位。
苏州港集团张家港港务集团率先提出并践行“运营数字化、现场无人化、服务个性化、监管智能化、数据可视化”,散货全流程智能操作中心集成门机、斗轮机、装船机作业自动化、皮带机巡检智能化、计量系统集控化、清舱机械和理货远程化,实现码头蓝领向港口白领转变,港口蝶变美好蓝图在苏州港成为生动实景。
“科改示范,通江达海”。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表示,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集装箱和干散货“双五星”的港口企业和江苏省省属企业唯一获批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水运江苏”建设为集团扩大内河腹地带来行业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港口带来了绿色、智慧等新业态。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将锚定“守住长江、走出去、走进去”三大方向,抓好地域选择、优化合作路径、不断扩大发展“朋友圈”,形成发展合力,为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港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