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锚定“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浙江率先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将“15分钟生活圈”嵌入肌理,让“全龄友好”照见温度,使“文脉活化”延续乡愁。“城市更新进行时”聚焦政策落地与实践创新,见证浙江城市从空间再造到情感联结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一张张千年地标与现代高楼的同框在社交媒体火爆,形塑浙江城市天际线。在这些时空折叠点的影像里,浙江城市更新故事缓缓展开。
瓯越新貌
“看到巽山塔,温州就到了”。这句古温州俚语,如今正以新的方式重生于温州人的生活中。近年来,巽山塔与世贸大厦的同框合照火爆,这张极具古今张力的影像也成为了温州城市的代表性样貌。
一个是古代城市地标,一个是曾经的浙江第一高楼,中间是千年斗城的人间烟火。从老城区到文化脉络赓续的崭新城市面貌,离不开城市更新的持续推进。
巽山塔(摄于1944年) 温州市城建档案馆图
图片来源:温州市鹿城区文广旅体局官方公众号
近年来,温州以“强城行动”为引擎,紧紧围绕“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城中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更新改造,让空间形态的战略重塑与发展动能顺畅转换。
巽山塔附近的双井坊是典型案例。这片承载老城记忆的低效用地,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如今蝶变为年客流超800万人次、年营收破亿元的文旅消费新地标。
近日,浙江省2025年度城市更新城区、片区试点名单公布,温州迎来高光时刻:鹿城、洞头、瑞安三区(市)获城区试点;东屿电厂、朔门更新片等31个片区同步入选试点,试点总量居全省第二。
此前,温州已成功跻身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示范城市,获得不超过8亿元的中央补助。
更新在嘉
“我每天都来这片散步,这边环境弄得很清爽,夜景也很漂亮。”夏夜,嘉兴三塔公园成为附近居民散步闲逛的好去处。运河水倒映着重建的三塔,而在这座大运河嘉兴段标志性建筑的对面,是嘉兴人都不陌生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三塔里曾经是嘉兴市中心最后的城中村之一。2018年,嘉兴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全面启动,三塔里地块迎来焕新契机。1641户居民告别“拎马桶”“筒子楼”,住进了新家园。
如今,这里蜕变还在继续,正在建设的三塔里地块开发项目是2024年“城市创新区”重点推进的高品质项目之一,将打造成为嘉禾文化、运河文化和宋韵文化融合的新都市新邻里型商业街区。
刊载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26年的三塔照片
如今嘉兴三塔照片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再到好城区,嘉兴正在不断完善城镇社区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嘉兴在浙江省率先发布《嘉兴市“温暖嘉”未来社区生活圈配置导则》。目前,嘉兴市累计建成省级未来社区87个,累计推进4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民生实事建设,建成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448个,受益群体约114.73万人,群众满意度高达99%。
今年,南湖区天明未来社区、秋泾桥未来社区等共48个社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社区试点名单。南湖区凤桥镇等18个小城镇入选城市更新小城镇试点名单,此次入选数量占比居全省第二位。
古城再生
“老街的人气是越来越旺了。”在绍兴书圣故里景区炸臭豆腐的袁大爷感叹,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节、“五一”等假期,街巷游人如织,繁忙的时候连落脚的地方都难找。
绍兴古城的升级打造,是绍兴城市更新的一个生动缩影。该项目以古城申遗为导向,坚持保护第一、最低程度干预的工作理念,创新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原汁原味”保护、“原模原样”恢复、“有根有据”更新、“有张有弛”创新。以核心区域的仓桥直街更新为例,最终840多户老居民留居老屋、43座老台门得以保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绍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笔塔与世贸天际中心
绍兴还颁布了全国首个《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系统规划了“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不断优化升级古城信息管理系统。今年以来,则以古城青春季、古城仲夏夜、古城国潮季、古城过大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持续提升古城辨识度。
如今,鲁迅故里景区正迎来20余年来的首次扩容。三味书屋片区、新建路及咸欢河南侧片区的项目规划即将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三大片区总用地面积将达47公顷。
留得住根脉,撑得起高度,暖得了人心,这就是浙江城市更新的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