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侨“批”专题⑤丨刘劲演绎陈嘉庚演讲:华侨旗帜的热血与担当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8-13 17:32:58
央视网 | 2025-08-13 17:32:5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8月12日,在漳州市南靖县举行的《烽火侨“批”》沉浸式朗诵会上,演员刘劲铿锵有力地再现了陈嘉庚在大田集美学校的演讲节选,以“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朴素真理,点燃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爱国烈火。

陈嘉庚,一位来自福建厦门的侨领,以“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担当,在抗战中铸就了海外华侨支援祖国的丰碑。

1940年3月,陈嘉庚(前排左5)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日军民。(资料图)

陈嘉庚,1874年生于厦门集美,17岁赴新加坡随父经商,后凭借实业救国之心创办橡胶、航运等产业,成为南洋巨商。1920年代起,他深耕侨界团结,发起成立多个华侨社团,为抗日救亡积蓄力量。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陈嘉庚迅速投身救亡运动。1938年10月,他牵头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被推为主席,团结领导南洋华侨支援祖国。在他号召下,华侨通过常月捐、特别捐等方式踊跃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多时间里,南侨总会发动南侨为祖国抗战捐献4亿多元(国币)和大宗国内短缺的战争和生活物品;还动员踊跃购买公债、进行侨汇、回国投资,捐献飞机、汽车、衣物、药品。

南侨总会将马来亚、婆罗洲等侨胞捐献的载重汽车100辆,定名wie“华侨运输先锋队”。(资料图)

1939年,陈嘉庚响应西南运输总处请求,发布《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服务》通告,号召南洋青年回国支援,3200余名青年应声归国。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共抢运回1.5万余辆汽车、50多万吨军需物资以及不计其数的民用物资,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封锁,千余人牺牲。

陈嘉庚(资料图)

面对投降逆流,1938年他通电声讨汪精卫,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震动全国。1940年,他率团回国考察,冲破阻挠访问延安,目睹边区军民团结抗战景象后,回到南洋后,他在多地发表演讲,向海外华侨真实介绍延安情况,提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2年新加坡沦陷,陈嘉庚流亡印尼,为躲避追捕,他剃须易容,化名“李文雪”,藏身于由校友租用的民宅中。在这期间,他撰写了重要文献《南侨回忆录》。抗战胜利后,他安全返回新加坡,毛泽东主席特赠“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这八个字也成为对陈嘉庚一生爱国情怀的历史性评价。

从号召捐款到组织机工,从声讨汉奸到见证延安希望,陈嘉庚用行动诠释了海外华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成为抗战时期华侨支援祖国的精神旗帜。

编辑:高肖幸子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烽火侨“批”专题⑤丨刘劲演绎陈嘉庚演讲:华侨旗帜的热血与担当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