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社区“幸福里”的“优治理”

来源:福州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16:07:09
福州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16:07:09
原标题:探索与实践 鼓楼:社区“幸福里”的“优治理”
正在加载

在大凰山幸福里的暖心驿站,人大学子与外卖员家庭互动交流。记者 池远 摄

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调研时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国企牵头,链接政企社“幸福合伙人”资源,立足划定的“一刻钟幸福圈”,打造全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幸福里”,进一步擦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绘制“幸福圈”,变“需求清单”为“幸福元素”

2023年起,鼓楼区聚合国家各部委提出的建设“一刻钟养老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刻钟健身圈”“老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城市”等,探索“多圈合一”。以居民集中居住区为中心,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在全区划定25个“一刻钟幸福圈”。

汇聚幸福元素。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打造“一刻钟幸福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居民“不出圈”即可享受多样化、多层次服务的需求,鼓楼区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明确将“医、食、学、行、购、托、健、养、业、情”十大领域作为标配“幸福元素”,并逐一量化具体指标。通过“街镇牵头、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群众资源,合力推进建设。各“幸福圈”立足特色优势,整合圈内资源,优化业态布局,汇聚多元生活要素,形成“一圈一品牌、圈圈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补强幸福项目。结合完整社区建设,鼓楼区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针对短板与实际需求制定三年补强计划,共生成421个项目清单,目前完成率达78%。同步制定“幸福圈”星级评定标准,通过量化考核、定期通报,全方位推动“幸福圈”升星定级,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如,凤湖“一刻钟幸福圈”新增及提升15个元素项目,面貌焕然一新,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和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样板工程,并获上级奖补资金800万元。

营造友好场景。鼓楼实施“暖心驿站规范化建设”提升年行动,在各“幸福圈”创新打造以微观驿站为覆盖、精品驿站为主体、示范驿站为带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发展400多家友好商家,新建老旧小区指引“四件套”,开辟专属停车位、长者食堂八折管饱套餐等友好场景。如,大凰山社区实施“六个一”暖心驿站工作法,从构建服务网络、提升通行系统、拓宽服务路径、优化配送流程等方面入手打造友好社区场景,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等现实难题。

探索“幸福里”,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如何进一步带动“幸福圈”服务品质提升?鼓楼通过打造升级版的共享融合空间,建设标准化的幸福元素集中体验点——“幸福里”,既方便群众,又便于复制。目前,“幸福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十街镇全覆盖。

“幸福里”是幸福元素体验点:“幸福里”选址于每个“幸福圈”的居民密集区,集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服务、特色为民服务于一体。出台项目建设工作指引,明确“幸福里”建设管理标准,围绕十大幸福元素设置服务项目,设有长者食堂·学堂、就业驿站、药店、超市、青少年活动空间、健康服务区等场所。如,军门社区依托“幸福里”,持续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进”活动暑托班,坚持“托管+教育”双轨模式,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为新就业群体家庭解决子女照顾之忧。

“幸福里”是居民服务综合体:线下,创新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无假日社区”等服务机制,实现进“一道门”享“一站式”党务政务服务;线上,探索“互联网+民生服务”模式,运用“鼓楼智脑”“鼓楼社区幸福通”等平台,嵌入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发布、积分兑换、社群互动等模块,让群众畅享便利化服务。

“幸福里”是民情民意联络站:鼓楼区在“幸福里”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共享法庭、公安多维调处中心、初心工作室,发挥“两会一员”(市民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法务特派员)及金牌调解员、优秀社区干部等作用,实现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如,在树兜幸福里,调解温泉花苑快递投送引发的邻里矛盾时,市民代表林爱月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安抚居民情绪,并联动社区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促成意见统一,邻里关系重归和谐。

广邀“合伙人”,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

为了让“幸福圈”常态长效、“幸福里”办好办实,鼓楼区创新幸福合伙人机制和“公益性+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各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邀请有意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成为“幸福合伙人”。

探索融合新路,实现良性发展。鼓楼区试行区属国企整体运营模式,统一功能规划和基础装修,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收银、统一反馈的便民服务联盟,构建“一刻钟直达”生态伙伴圈。坚持“微利运营+反哺公益”的原则,入驻的“合伙人”享受社区资源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区公益职责。如,树兜幸福里嵌入社会心理志愿服务项目,实行“近邻党建+多元协同”机制,整合37家省市机关单位、高校、社会组织资源,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危机干预等各类志愿服务。

坚持百姓参与,做到由民做主。鼓楼区持续深化全国首创基层治理“两会一员”机制及“居民恳谈日”“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等机制,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物业企业等开展恳谈,今年以来合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63个。在推进住宅小区业委会组建初期,面对部分居民的政策疑虑,军门幸福里迎来咨询高峰。社区“两会一员”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并牵头举办多场业委会组建政策宣讲会,协同社区党委推动辖区业委会组建实现全覆盖。

多元创新实践,培树特色品牌。各街镇因地制宜打造“幸福里”特色项目,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性格局,不断激发社区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如,建华幸福里推出“好邻居 在建华”品牌,以开展“五社联动”示范项目带动台湾学子见习实践,深化闽台社会工作领域融合发展;大凰山幸福里以获评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为契机,统筹联动专业社工机构,带动组建10支特色志愿队伍;汤边幸福里打造“汤边攀讲”品牌,聚焦“通过身边人聊身边事,通过身边事感动身边人”,以基层理论宣讲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下一步,鼓楼区将锚定全区25个“幸福圈”实现“一圈一里”的目标,持续擦亮“幸福品牌”,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推动社区服务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从特到久”的跨越式发展,让“有福之州”的底色更足、成色更亮。(记者 莫思予)

编辑:高肖幸子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