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八月的文山,暑气渐消,艾草加工车间里一派火热景象。工人们娴熟地操控着设备,将刚收割的艾草转化为细腻的艾绒、紧实的艾条,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特有的清香。“在云南创业,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艾草产业致富带头人张天媛谈及自己的创业路,眼中充满笑意。
这份底气,源自云南对青年人才发展的持续深耕。近年来,云南锚定“引、育、留、用”四大维度,在高端人才引进、基础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储备等领域精准施策,一系列实打实的人才政策与实践举措,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筑巢引凤来,云南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8条措施,在城市重点扶持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农村重点围绕发展“土特产”、乡村旅居等扶持一批大学生返乡创业。近5年来,招募3.5万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乡镇服务,吸引103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滇就业。2022年以来,每年投入近8亿元用于“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每年引进博士1500余名。“智汇云南”计划,先后引进6000多名外籍青年人才来滇创新创业。
为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青年企业家培育体系,云南省构建以“全省青商一家亲”为理念的省、市、县三级组织建设体系和培养载体,46个青年企业家商会与129个青年创业协会互为支撑,系统推进“人才赋能”“滇商好声音”等工程。同时,打造“青商学院”“青云志”等特色品牌,年均培训超2000人次,形成阶梯式培养机制。让青年创业者在成长路上不断“充电赋能”。
从创业资金支持、场地提供到税收优惠等多方面,云南为青年创业者送上“全周期”帮扶。对高校毕业生,每年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中免费安排30%左右的场地供其创业。创新设立的“云岭创业贷”“返乡创业贷”等专项贷款,精准破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截至2025年6月底,“云岭创业贷”专项贷款发放贷款4332笔,共72.65亿元。“‘青年梦・赢未来’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文山・奋斗最美’返乡农民工活动等也为我们创业青年提供了很多支持。”张天媛说道。
2022年,张天媛带着乡亲们试种艾草,2024年,她成立的文山天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值达到1920万元,更让5000户农户的2万亩艾草田变成了“致富田”。如今的她,不仅是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创业新星,更成了反哺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