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记者 麦锦婷 刘海林)广东省日前对外发布48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第一批),覆盖制造业、农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建筑、能源等11个重点领域。
机器人有哪些重要场景?如何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央视网记者近日走进智能家电制造领域的“机器人+”企业,并采访相关专家,揭秘广东机器人产业的成长蜕变之路与创新之道。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扫地“机器人”解放双手、热词“赛博遛狗”频频出圈、“飞檐走壁”的幕墙清洗机器人解决安全隐患……机器人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应用已由“单点智能突破期”进入“场景智能融合的快速发展期”,并向多品类拓展与全屋智能生态深度联动方向演进。
总部位于佛山的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空调风叶领域的龙头企业,全资打造了广东顺威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广东顺威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威自动化”)通过技术创新,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开发制造领域崭露头角。公司生产的贯流风叶自动动平衡机应用于贯流风叶的自动动平衡设备,即可作为单机使用,也可用于全产线的链接,在实现全品类适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与信息化中心负责人王强告诉记者,得益于使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一条空调的贯流风叶成本仅约为使用前的1/10。
“公司2016年成立时,只是为了满足内部生产需求,并没有把智能制造设备面向市场。”王强介绍,没想到的是,过了三四年,自动化设备的高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看到商机的客户纷至沓来。
如今,顺威自动化拥有贯流风叶全自动焊接机、贯流风叶自动动平衡机、贯流模块智能生产线、AI产品视觉检测设备等一系列核心产品。同时,还探索出“5G+”智能数字化工厂之路,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球协同、AI辅助制造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能力模式,在制造端、品质端和交付端均实现了高效管控。
空调风叶零部件
顺威自动化的发展,正是当下机器人赋能产业升级、跑出“加速度”的生动缩影。另一家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一体的机器人企业——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深机器人”),同样尝到了机器人赛道的“红利”。
2013年隆深机器人开始迈进家电行业,成为最早一批在家电行业投入机器人设备的企业。隆深机器人副总经理代剑锋表示,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从物料开始进入车间,几乎全是工业机器手臂在运作,几十台机器人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工人。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具身智能装卸货机器人产品经过多次技术迭代,已在几家行业知名的家电企业进行小批量试用。“国内智能家电领域的核心工序基本实现自动化替代,部分头部企业布局了‘黑灯工厂’,这一领域未来的市场还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代剑锋说。
当前,市场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接受度和需求都在不断提高,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崟对此 表示:“机器人技术红利、应用场景进入正向循环,叠加政策、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因素,将有助于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更大的爆发期。”
带动行业生态繁荣
“最开始大家都没有自动化的概念,只是为了替代人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王强解释,从“卖产品”到“卖技术”,顺威自动化成为自动化设备的“供应端”。公司要做的是提高整个行业的品质标准,当看到后面的追兵时,也推动自己不断努力实现技术的更新迭代。
当个别企业较先走上自动化之路,往往能带动整个行业的生态繁荣。为了改善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隆深机器人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客户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从产品研发到使用维护、迭代升级,客户都能实时反馈意见和建议。“虽然现在竞争很激烈,但是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不断地优胜劣汰,肯定会带来新的变化。”代剑锋说。
隆深机器人产品
机器人赛道规模效应逐渐彰显,形成企业发展与行业进步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张崟认为,机器人技术将改变家电行业的商业模式。企业以往卖的是单一的家电,未来将是提供“全屋智能服务”。机器人特别是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这个服务的核心载体和交互入口。用户的家不再是各种独立家电的集合,而是一个由机器人统一调度、管理的“智能体”。
从“工具”进化为“伙伴”
整体而言,智能机器人终端目前还缺乏能独立思考的“大脑”,仍需依赖人的指令进行决策、行动。未来机器人将会如何发展?是否会从“工具”进化为“伙伴”?
张崟认为,机器人完成从“工具”到“伙伴”的进化是大概率事件。“工具”是被动执行命令,“伙伴”是能够理解意图、进行情感交流,并与“人”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在他看来,从“工具”到“伙伴”,核心区别在于机器人是否具备自主思考、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在于机器人“大脑”“小脑”的进化。“大脑”的进化将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强大的交互和决策能力。“小脑”技术的突破将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增强机器人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准性。
另一个方向是应用场景拓展。目前机器人在工业制造、服务业、特种作业的场景不断拓展。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进入家庭和与人交互的场景。比如,电饭煲能根据使用者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调整每日的食谱建议;洗碗机能根据每天的餐具数量和油污程度,设计出最节省水和清洗剂的清洗方案;饮水机可以分析家庭成员饮水习惯,自动调节水温水量。“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智能家电将朝着人工智能及大脑端的方向发展,培育出自身领域的‘智能大脑’。智能家电将不再仅仅是简单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能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和数据进行自主分析、思考、规划,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进而优化用户的生活体验。”张崟说。
步履不停,后浪更足。望向未来,从“龙头企业”到“生态繁荣”,机器人行业“集群蝶变”的产业蓝图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