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强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福建亮出“十四五”教育成绩单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8月26日 17:56:27
央视网 | 2025年08月26日 17:56:2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庄媛媛 陈子涵)8月26日,福建省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

发布会现场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建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洪尧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柯宜达主持。

奋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教育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

叶燊介绍,这五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万所,在校学生921.12万人、比2020年增加45.29万人,教职员工71.89万人、比2020年增加6.78万人;教育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20年的57.88%提高到63.9%;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同步深化,教育资源供给在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基础上,正向“上好学”目标加快迈进。

五年来,福建坚持立德树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彰显“教育担当”。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系统梳理并学好用好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福建省成为全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改革试点地区。深入开展学校“温暖集体”建设,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和美育浸润行动,同步加强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呵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育人体系。

五年来,福建坚持优质均衡,在促进社会公平中展现“教育作为”。新建、改扩建或提升公办幼儿园804所,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14万个,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7.11万间,组织11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20年的92.18%提高到94.97%,16个县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城乡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比例从2020年的92.76%提高到95.38%,8个县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五年来,福建坚持服务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教育力量”。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与行业部门的协同联动,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累计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点1589个、占专业点总数的44.46%,其中,新增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点888个,撤销或停招就业率低的专业点701个;全省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点3574个,其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58.98%。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20年的8个增加到1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3个增加到20个,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

五年来,福建坚持改革创新,在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凝聚“教育智慧”。教育评价改革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数字赋能“教、学、研、管、评”全链条,升级“福建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数字资源衔接互通,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拓展。深入实施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学生入学“一网通办”,减跑动、减环节均达到100%,群众办事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叶燊表示,下一步,福建省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聚焦服务发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聚焦人民满意、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聚焦夯实基础、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聚焦互利共赢、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以教育之强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为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在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亮点频出。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

吴伟平表示,福建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多措并举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完善全过程师德教育体系,将每年9月定为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活动月,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

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85个师范专业通过二级认证,有针对性地为山区培养紧缺教师近3000名。强化各类人才引育,深入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等计划,培养省级名优教师近1300名。

改革编制管理,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每年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均超20%。修订大中小幼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突出对教师师德、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考核评价,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

坚持优师惠师,省市县大幅压减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将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不断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黄建顺介绍,“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采取一系列综合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建顺

一是突出普惠性,教育保障全学段全覆盖。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同人口结构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532个,招收2至3岁幼儿近8000人。推动普通高中扩容增位,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22.5万人。

二是突出可及性,优质资源跨山海联城乡。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统筹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山海教育协作,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119所县域高中,243所沿海优质学校与山区学校结对共建。组建581个教育集团、覆盖2785所城乡学校,建立965个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统筹人财物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三是突出便捷性,入学服务零距离暖民心。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深化“双减”三年行动,课后服务覆盖城乡学校。保障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义务教育权利。市县两级全覆盖建成并运行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全省办件量达43.5万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十四五”以来,福建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创新打造“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全面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和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洪尧

陈洪尧介绍,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定期研究部署立德树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育人方向。成立“行见八闽”南部、北部、西部片区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打造校地联合研学实践共同体,建立“定期会商、问题协商、育人共商”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地协同联动、社会积极参与的育人格局。

创优特色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建足迹转化为鲜活的育人教材,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组织编写《追寻足迹 感悟思想》《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大中小学版)等特色读本,开发设计426门研学实践精品课程,让学生在追寻领袖足迹中体悟时代变革、感悟思想伟力。

用好用活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和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17个国家级、96个省级、100余个市级实践教学基地,试点建设2000余个大中小学研学营地基地,规划设计420条研学实践精品路线,串点成线、连线成圈,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实践育人网络。

深入开展“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超6000所大中小学校、600万名学生参与其中。发挥7个省级大学生研习社、120个大学生理论读书社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

编辑:高肖幸子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