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龙腰漈巷“变形记”:从破败小巷到便民“连心路”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9月12日 17:05:24
央视网 | 2025年09月12日 17:05:2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小街巷作为城市路网的“毛细血管”,直接关联着市民的日常出行与生活品质,也是观察城市风貌与基层治理水平的一扇重要窗口。在福建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门口,有一条曾被临时称为“福信路”的小巷,它是周边片区连接福飞路的关键通道。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条小巷日渐破败:排水不畅、照明缺失、环境脏乱……不仅影响了市容观瞻,更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改造前的“福信路”

然而影响市民生活的问题,并非无人关注。不少周边居民、商户及学生家长,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反馈诉求:有人反映雨天积水漫过脚踝,上下班只能“蹚水走”。这些来自群众的真实声音,也让这条小巷的治理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背街小巷往往是城市治理中最容易忽略的角落,“福信路”便是如此。它虽不起眼,却是福建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和周边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年久失修导致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严重,夜间漆黑一片,基本市政功能的缺失让这条小巷成了周边群众的一块“心病”。

接到居民反馈后,五凤街道、龙泉社区将这条小巷的改造列为重要的民生与文化工程,牵头谋划并优先推进命名工作。经过充分研讨,并挖掘巷侧老地名“龙腰漈”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由福州市民政局正式命名该巷为“龙腰漈巷”。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小巷“有名无分”的尴尬处境,更为其后续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命名的过程,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五凤街道、龙泉社区组织走访学校、小区及周边单位

道路命名工作完成后,五凤街道、龙泉社区组织走访了学校、小区及周边单位,倡议共建共筹彻底翻新巷道。然而,现实问题是工程费用远超募资能力与街道预算。面对这一困境,基层工作者选择了务实而灵活的解决方案:先实施成本低、见效快的应急修补措施。铺设水泥平整坑洼、加盖铁板加固——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优先保障了居民的基本出行安全。与此同时,五凤街道、龙泉社区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寻求巷道系统性解决方案的长期工作。

五凤街道、龙泉社区联合学校多次走访区住建局,通过现场调研、专题报告等形式,详细阐述巷道问题及对师生、居民出行的影响。这一努力引起了鼓楼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区政府牵头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议定将龙腰漈巷改造纳入“2024年小街巷改造计划”,标志着这一民生工程正式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项目立项后,五凤街道、龙泉社区迅速转向“保障施工”角色,协调居民代表、学校后勤负责人及施工方召开多场协调会。就施工噪声、出行路线、安全围挡、施工时序等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磋商,最终议定2025年7月学校暑假期间开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教学与居民生活的影响。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中的人本关怀。

经招投标程序,工程总投入771413.00元,改造路线设计长度146.183米,实际修建长度134.435米,宽度6米,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工程不仅进行了路面硬化,还同步实施了多项提升措施:增设路灯、重建砖砌门牌底座、新建雨污管线、更换提升电力与通信井盖等,将其正式纳入市政道路管理系统。

改造后的龙腰漈巷

改造后的龙腰漈巷焕然一新,周边居民纷纷称赞“道路平整,接送孩子更安全”。这一变化看似平常,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龙腰漈巷的“变形记”是鼓楼区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治理理念的生动范本。它展现了基层政府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过程,体现了务实、高效、人性化的工作方法。

改造后的龙腰漈巷,不仅是一条平坦整洁的便民通道,更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路”。这条小巷的变迁印证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最是细处见功夫。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