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福建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单产每年均实现“三增长”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9月18日 16:52:24
央视网 | 2025年09月18日 16:52:2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9月18日,福建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郑舒尘 摄

福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明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吴顺意,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道清,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毅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主持。

福建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福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明旺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预计‘十四五’确定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可如期完成,为全省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陈明旺介绍,2021年以来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年保持3.4%以上的增长,2024年达到3288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556亿元;2021年以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2024年达到2852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06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26:1缩小到2024年的2.06:1。

福建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加大稳粮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十四五”以来全省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单产每年都实现了“三增长”。

2024年全省蔬菜产量超过1700万吨,其中40%调供省外,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2024年全省食用菌产量163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25万吨,产量保持全国第二;2024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416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85万吨,鲜肉、鲜蛋、生鲜乳等供给水平持续提升……福建特色农产品量足质优,“十四五”以来,全省果茶菜、食用菌、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逐年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福建坚持“四个最严”要求,《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颁布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全面推行,“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粮食主销区,福建在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方面,采取出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大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健全农业防灾响应制度等措施,巩固提升粮食产能。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67万亩、粮食总产量514万吨、粮食亩产406公斤,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15万亩、12万吨、4.8公斤,连续多年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三方面突出成效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吴顺意

吴顺意表示,福建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念好“山海经”,走好“特色路”,做强“土特产”,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突出成效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活力焕发、联农带农效应凸显。

福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等10个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全价值链提升,预计“十四五”末10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3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福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为培强扶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全省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21家、农民合作社4.2万家、家庭农场12万家,2024年129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13亿元,30家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19家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福建始终把助农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联农带农上狠下功夫、持续用力,大力引导农户以土地流转、就地就近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生产,促进增收致富。全省共组建38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结带动3039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福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加强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道清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十四五”以来,福建省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和成效?

对此,陈道清表示,“十四五”以来,福建全面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聚焦种源安全战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了福建贡献。

福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加强,完成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资源4377份,尤溪老树金柑、龙岩山麻鸭分别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十大畜禽种质资源,建成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和25个国家级、31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福香占”“野香优669”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农万金”系列金针菇新品种、“农嘉杏1号”杏鲍菇新品种逐步替代进口品种……福建持续实施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一批农业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种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福建还着力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强省,2024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60.4万亩,产量1.1亿公斤,面积、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建成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全省常年储备粮食作物种子300多万公斤,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加快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毅海

“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925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水产品出口额、海水养殖产量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江毅海表示,“十四五”以来,福建加快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福建相继出台《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若干意见》《支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海洋渔业“七个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和现代渔业发展专项规划,创新搭建强企惠渔资金项目申报平台,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福建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三新”应用推广等专项行动计划和新型海洋科创联合体效能提升“洪流计划”,联合海洋渔业领域大院大所大平台,举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36场次,发布涉海涉渔科技成果516项、技术需求134项,促成303个总投资超560亿元的海洋渔业标志性项目签约,推动大黄鱼新品系、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生物制品等先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福建还聚焦产业融合,推进建设水产精深加工标准化园区,加强渔业品牌矩阵培育,大黄鱼、鲍鱼、鳗鱼等全产业产值均超200亿元,对虾、海带、牡蛎、紫菜、海参等全产业链产值均超100亿元,全省水产品加工规模超1200亿元,居全国第二。

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