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东省高州市泗水镇,一个名为滩底的村庄正凭借“微短剧+三农”的创新实践,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备受瞩目的“明星村”。这里不仅保存着千年古荔园、传承着岭南淳朴民风与“好心文化”,更通过小屏幕对接大市场,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兴村、村民共富的发展新路径。
资源赋能:小村庄瞄准微短剧新赛道
滩底村地处“甜美果海”与“环浮山岭产业带”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2024年以来,高州市委、市政府紧抓微短剧行业风口,依托本土“三农”基因,致力于将滩底村打造成为全国“三农”微短剧第一村,推动其从传统农业村向拍摄热土、文旅旺地加速转型。截至目前,滩底已与30余家制作机构达成进驻意向并开展合作,接待剧组超150个,推出《荔乡新梦》《荔仙千年宴》等百余部微短剧,全网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2024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4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风貌提升:一步一景,打造沉浸式拍摄空间
为匹配影视拍摄需求,滩底村以“影视化标准”升级乡村风貌,采取“三统一”“四工序”外立面提升模式,完成180余栋农房改造,建成一批美丽庭院和特色场景。通过深度融合古荔文化、农耕文明与现代剧作需求,村庄打造出荔枝古法烘干坊、高凉婚俗广场、唐风古驿站等18类特色拍摄场景,并建成33处“庭院+”消费空间,成功激活“庭院经济”,实现资源增值与文化呈现双赢。
政策与服务:全链条扶持,保障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高州先后出台三项专项政策,构建“选题—创作—拍摄—宣发—衍生”全链条扶持体系,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池,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基础补贴+成果奖励+活动补助”多元机制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同时,滩底村构建“引进+培育+实践”人才体系,培训本土人才120余人,超300名村民参与拍摄,20人成为常驻演员,增强内容在地性与传播力。
在服务平台方面,村庄挂牌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和“茂名(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协拍服务。采用“国企+强村公司+社会资本”模式,组建美荔影视服务公司,配备驻村导演、编剧团队,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与专业水平。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升级环村路1.5公里,新建生态停车场2个,进一步优化拍摄环境。
内容与IP:讲述乡土故事,传播岭南风情
滩底村聚焦乡村振兴、青年返乡等时代主题,创作百余部“带着泥土芬芳”的三农微短剧,其中《荔乡新梦》播放量超100万次。通过举办赛事和活动逐步构建微短剧内容库和人才库,推动高州特色IP的可持续开发。成功承办“金荔奖”湾区(茂名)首届短剧邀请大赛,吸引省内外108个剧组参赛,超80部作品融入荔枝、龙眼、化橘红、高凉菜等茂名元素,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等50余家媒体宣传,总浏览量超280万人次,品牌效应显著。
微短剧“拍摄热”带动了“旅游热”,形成“剧组进村+游客进门”的良性循环。借着微短剧热度,当地推出“跟着微短剧游滩底”主题旅游线路,串联古荔园拍摄点、庭院经济示范点、非遗展演区,带动荔枝采摘、拍摄体验等消费增长40%,吸引游客30万多人次。积极探索“微短剧+庭院经济”“微短剧+民宿经济”“微短剧+研学”等多元业态,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建成13栋岭南风格民宿,打造了荔下语茶、荔乡人家餐厅、精酿啤酒坊等网红打卡点,带动就业近百人,单店最高日营业额达9000多元。同时,以剧为媒,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拍摄点打卡,带动当地土特产热销。
滩底村通过“真实场景+政策引力+极致服务”,持续深化“微短剧+三农”模式,正稳步建成全国特色鲜明、性价比高、生态完善的“三农”微短剧拍摄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