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冀蒙辽西辽河文化发展联席工作机制谱新篇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9-22 19:48:28
央视网 | 2025-09-22 19:48:2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9月22日上午,西辽河文化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宣部文艺局局长陈名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斌,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靳国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献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文物局负责同志签订《冀蒙辽西辽河文化发展工作联席机制》,陈名杰、解冰、常斌、靳国卫、包献华见证签约。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日常协调工作机构

由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三省(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设立“西辽河文化发展工作协调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总结西辽河文化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判发展形势,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开展高规格研讨活动

推动西辽河文化纳入北京文化论坛,形式上由专业沙龙逐步提升为平行论坛,专家学者由考古文博行业逐步拓展到新闻传播、文化产业、地方史志、文艺创作、旅游开发、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

加强科研协同攻关

推动西辽河文化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支持三省(区)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并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主动性考古发掘、区域系统调查等项目。加强课题引导,不定期发布重要研究成果。

推进红山文化系统性保护

加强红山文化遗址群及周边区域的系统性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成果出版工作,深化对红山文化的整体性认知,强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开展大型融媒体传播活动

整合三省(区)主流媒体,协调国内知名商业平台,策划推出西辽河主题大型融媒体传播活动,全面提升西辽河文化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打造西辽河主题文艺精品

协同开展西辽河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深刻反映西辽河文化底蕴、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精品力作。

推出西辽河主题旅游路线

规划推出数条跨区域的西辽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学旅行、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特色主题产品,联手打造西辽河流域文明探源旅游带。

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鼓励国内高校师生依托西辽河文化资源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提供区域内考古调查发掘、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实习实践工作机会。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之一,其在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此次三省(区)联席工作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西辽河流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相关工作的效能,集合三省(区)政策、学术研究、文化保护与传播等领域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形成良性互动,助推西辽河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谱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篇。(文/图 李青昕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任凭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冀蒙辽西辽河文化发展联席工作机制谱新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