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篆刻,是中华文脉的瑰宝,方寸间,尽藏千年文明的神韵风骨。9月23日,“10年有约——第十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暨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幕。历经十载耕耘,这场两岸文化交流盛会的第十年,如约而至,以篆刻之魂、石雕之美,为秋日福州奏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乐章。
“10年有约——第十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暨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展”启动仪式现场 宋宁宇 摄
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自2016年首届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届,是集竞赛、展览、巡展、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品牌活动。大赛从最初二十余省选手参与,发展到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吸引外国友人参赛;从福建展览,拓展至赴台湾、澳门、西安、延安、内蒙古等多地巡展;从艺术交流,成长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之一。
本届大赛以“十年有约”为主题,首次采用“现场创作比赛”形式,从全国2100余件投稿作品中,创新性地遴选108位才俊,在福州展开现场竞技,开赛事先河,共创“志存高远”与“两岸共明月”两个印文,尽显篆刻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参与大赛的108位创作者印屏与本次现场比赛的50余方获奖印章作品在此次展览中集中亮相,更有评委佳作,风格各异,融汇一堂。甲骨的神秘、金文的庄重、秦汉的刚健、魏晋的风度,唐宋的颂声、明清的风骨,也有现代的节奏、时代的心声,作品系统呈现了两岸中青年在篆刻领域的探索轨迹与创作成就。
本届大赛参赛选手的印屏展示 宋宁宇 摄
在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寿山印社”揭牌仪式。该印社社名由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总顾问韩天衡先生亲笔题写,以传播篆刻与寿山石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促进两岸艺术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为“寿山印社”揭牌 宋宁宇 摄
本次展览另一大亮点——“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展”,集中呈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世斌及其学生的薄意雕刻精品。山水、花鸟、人物、禽兽,既师法传统,又创新立意,彰显了寿山石独门技法薄意的诗情画意与典雅庄重。作品以寿山石为载体,将梅之傲骨、松之苍劲、竹之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事张扬却耐人寻味。
郑世斌寿山石雕作品《渔樵耕读》 宋宁宇 摄
展览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宋宁宇 摄
此次活动由西泠印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市海外联谊会、福建博物院、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
据悉,展览将在福建博物院第7、8号展厅,持续展出至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