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如何成为区域特产品牌传播的工具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9-28 19:01:25
央视网 | 2025-09-28 19:01:2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当微短剧遇见丰收——“三农”微短剧创新发展思享会议日前在广东茂名高州举行。作为高州市“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系列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张华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肖小青、广东影视综合服务平台主任赵梦菲、中视协网络视听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徐海燕等业内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风口上的微短剧如何成为区域特产品牌传播的工具”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张华山:要善用现代传播力量

张华山表示,中国大地处处有好故事,自己一直希望把高州、茂名的声音传得更远。作品只是起点,更要善用现代传播力量。就像《平遥将军》让山西票号故事走向全国,带动一方文旅;《我的阿尔泰》在央视播出后,也为当地文化产业注入活力。高州荔枝品质好、历史久,应当打造品牌,趁荔枝花开,邀八方来宾,探寻品牌传播的创新路径。 

肖小青:扎根乡土叙事,打造“三农”微短剧的传播力

肖小青认为,“三农”微短剧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支撑,优秀的团队能够将地方风土人情与“三农”特色有机融合,这正是优质内容的根基。高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墨舞戏、刺绣、舞狮等非遗瑰宝,更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就像粤剧电影《谯国夫人》通过曾晓敏等本土艺术家的精彩演绎,让传统文化在新载体中焕发活力,实现了有效的传播突破。

赵梦菲:讲好乡村故事要“用心”

创作优质微短剧,关键在于“用心”。赵梦菲认为,这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用心挖掘本土人文故事与产品特色,将其自然融入剧情,筑牢内容根基;二是制作上大胆创新,如邀请村民出演,以原生态呈现增强真实感;三是运营上紧密结合文旅,例如为新人定制爱情短剧,放大本地“甜蜜”文化,将作品转化为有效的品牌宣传工具。归根结底,核心在于能否真正用心感知生活、诠释生活。

徐海燕:“三农”微短剧要从“讲故事”升级到“做产品”

在徐海燕看来,“三农”微短剧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核心路径,是要实现从“讲故事”到“做产品”的升级。这里的关键,在于塑造真实感人、立得住的人物形象。

一个好的人物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品牌符号,他所承载的情感价值与精神内核,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传播力,从而为地方品牌带来持久而深厚的放大效应。

编辑:麦锦婷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微短剧如何成为区域特产品牌传播的工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