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福建多维度发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少婷)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新闻发布会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宏姜,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吴志伟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主持。
着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 累计发放“科技贷”超350亿元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是我省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五年。”王忠介绍,福建精准锚定“航向标”,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着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20条措施,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依托“金服云”平台建设首个专属融资需求库,累计发放“科技贷”超350亿元。
五年来,福建强化平台培育,“新引擎”作用凸显,“十四五”期间,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新增32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在优化区域布局方面,福建引导特色产业深化协作、规模经营,培育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福建省7个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99.9亿元和营业收入11360.88亿元。在招才引智方面,福建实施“八闽英才”计划,累计遴选特级后备人才16名、产业领军团队105个、“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名、“双创之星”81名,5人当选两院院士。
福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宁德市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截至目前,已会同相关省直部门推动解决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要素聚集等各类问题近50项,为核心区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产业已经成为打造新增长引擎的关键领域,省发改委印发《福建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福建省未来产业“7+3+X”布局,围绕氢能、卫星应用、元宇宙等重点领域,相继出台了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研究产业发展路径,部署具体工作任务。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介绍有关情况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工业战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工业战新增加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70%左右。”陈传芳介绍,2023年,全省工业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8%,较“十三五”末提高了9.1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024年,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3%,比全国高2个点。高端装备产业“电动福建”走在前列,出台全国首个“光储充检”一体化建设指南,全省已建成“光储充检”示范站52座。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优则产业强。福建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家干事创业等政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用好“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出台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实施方案,精准服务“暖企助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福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实施数字化全面赋能工业制造“九大行动”,推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5个城市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居全国第2位。
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陈传芳表示,展望“十五五”,省工信厅将对标先进、锻长补短、争先进位,进一步推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规模扩大、占比提升。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宏姜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吴宏姜表示,“十四五”以来,福州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五链”融合,推动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联动,创城、学城、产城“三城”一体,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牵头建设东南(福建)科学城,落地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打造分层培育、梯次跃升的企业孵化生态,建成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等孵化载体56个,总面积超145万㎡;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县区级金控平台公司、全市首个县区级国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设立全市首个县区级国资产业基金;创新出台系列人才政策,认定各类人才4700多名,在建、已建人才住房约50万㎡,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展望“十五五”,福州高新区将持续推进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全面深化国家自创区和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省、市创新发展策源地、新高地。
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吴志伟介绍有关情况
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十四五”期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4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总规模达到2226亿元,在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75.7%。预计到“十四五”末,高新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450亿元。
“其中,新能源产业正是近年来我们重点发力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吴志伟介绍,2024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39.6%;紧扣“四链融合”发展主线,积极布局时代储能实证实验室、时代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通过树立标杆、链主引领等方式,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绿色制造体系,已打造海辰储能、清源科技、日立高压等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卓越级智能工厂。
下一步,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强支撑”,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火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