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双节”文旅大观:古韵新声唱响八闽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9月30日 18:44:17
央视网 | 2025年09月30日 18:44:1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百年古厝里,闽剧唱腔悠扬婉转;现代广场上,街舞少年活力四射;星级酒店内,千年戏韵邂逅当代旅人。

国庆中秋假期,超百场文艺活动将在福建多地同步上演,从福州三坊七巷到泉州古城街巷,从厦门鼓浪屿到武夷山风景区,一场以“周末戏相逢”为主线的文化盛宴正在八闽大地全面铺开。

作为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此次活动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通过非遗综艺、街头艺术、沉浸式演出等多元形式,让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将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个立体多彩的“文化黄金周”。

多元艺术点亮节日夜空

9月30日晚的福建博物院则徐广场上,“艺”齐乐民星大擂台街舞专场第一周赛将火热开演,五支闽地街舞劲旅轮番登场,以动感节奏点燃福建的国庆前夜。

紧随其后,10月1日,福州晋安湖公园青鸾广场上,“周末戏相逢”国庆综艺专场汇聚了歌舞、京剧、杂技等多元艺术形式,为市民打造一场视听盛宴。而10月4日的则徐广场还将上演“周末戏相逢”国庆普法专场,通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节目,直观展示法律对文旅行业的保障作用。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成为今年福建“双节”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10月6日晚,“花好月圆”鼓岭星空音乐会中秋专场将在福州鼓岭柱里景区露天剧场浪漫开启,让游客在星空下聆听悠扬乐章。而中秋杂技综艺专场则以奇幻魔术和惊险杂技表演,展现福建文化的另一面。

传统戏曲焕发新生

国庆期间,福建各地传统戏曲演出异彩纷呈,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闽剧专场将精彩上演。闽剧作为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已有400年历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古老剧种莆仙戏,将带领观众穿越千年,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南音专场也将在厦门中山路上演,素有“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之称的南音,通过多场高规格演出与观众见面。

在泉州南音艺苑,闽南“话仙”脱口秀专场别具新意,传统艺术与现代脱口秀将同台碰撞,展现出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文旅融合绘就新画卷

今年“双节”期间,福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人在画中游,戏在景中唱”的独特旅游体验。

在泉州,“闽南文化戏剧周”推出了超百项文艺演出活动,涵盖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多项非遗艺术形式。活动遍布全市各县区的文化场所、历史街区与旅游景区,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𨑨迌闽南·星戏相逢”活动走进泉州多家星级酒店,为来泉游客打造“宿享雅韵”的独特体验。这一创新举措将千年戏韵与当代旅居文化结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武夷山市,非遗综艺专场也将在武夷宫宋街开启,让游客在如画风景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的有机融合。

文化惠民浸润基层

作为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周末戏相逢”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

在南平市浦城县万安乡大游村,赣剧专场演出邀请村民与游客共赏好戏。南平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唱响京剧专场,让基层群众在团圆时刻品味国粹风采。

在泉州,“县区特色联动”让闽南文化走进街头巷尾、古村古镇。丰泽区以“武”“潮”为关键词,举办南少林武术专场表演和“簪花音乐会”;鲤城区则聚焦古城文化复兴,推出“刺桐幻幕”沉浸式光影秀和巡游活动,重现宋元商贸繁华。

漳州古城里,歌仔戏《寻缘》正在上演,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亲手推动剧情的“剧中人”。泉州小巷中,南音《百鸟归巢》的丝竹声里,千年雅乐与脱口秀同台对话,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随着“双节”活动深入推进,福建文旅融合的图景愈发清晰。从城市到乡村,从剧场到街巷,福建正在用文化绘制一幅流动的八闽生机图,让古韵与新声共同唱响时代华章。

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