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5年天津美好生活节启动 便民服务融入社区邻里
“步行十五分钟,不仅是距离尺度,更是衡量居民幸福感的温度计。天津市天霖园社区正将‘圈圈融合,时食幸福’从理念变为现实。”

10月16日,在商务部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期间,天津市商务局指导开展的“2025天津美好生活节”系列活动在南开区鼓楼街天霖园社区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圈圈融合,时食幸福”为主题,通过AI便民乐享站形式,创新服务模式,将健康咨询、珠宝鉴定、公益理发等贴心服务汇聚一堂。
社区便民服务集聚 圈圈融合满足多元需求
清晨的天霖园社区广场上,AI便民乐享站的各个服务点位前已经有序排起队伍。义诊区的医生们耐心为居民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理发师手中的剪刀飞舞,为老人们理发。

中国邮政集团天津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白海龙表示:“邮政在服务民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网点遍布城区,能将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同时,近年来依托广泛的网点资源和邮乐平台服务网络,联合商家推出福至新春、919邮政农品节等系列优惠活动,让居民购物更实惠,让大家生活更便捷,让便民生活服务圈更加温暖、高效。”

本次便民活动正是南开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资源整合,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体验优质服务。

舌尖温暖与精神富足 社区养老服务点亮幸福晚年
社区食堂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开鼓楼街共有两家,其中铜锣湾社区食堂负责人李印森在现场介绍了他们的供餐理念:“老年人喜欢吃软烂、不太油腻的食物,我们每天采购从肉到青菜都是新鲜的。”该食堂为社区近800位老人提供餐食服务,聘请专业厨师按照健康标准进行荤素搭配。除了堂食,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问题。

另一家鼓楼街天霖园社区食堂工作人员汪红梅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我们坚持现场制作,大师傅现炒现卖,少盐少油,保证营养健康。”这样的社区食堂正是天津市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缩影。

80后的姜哲是常青中老年大学校长,他在活动现场介绍了为老年人打造的学习平台:“我们打造的是一个集学习、娱乐、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现在老人退休后,基本上都赋闲在家,我们帮助他们丰富退休生活。”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姜哲表示,除了课程外,他们还组织图书会、定制化旅游等多种活动,让老年人能够聚在一起。中老年大学目前有400多名学员,开设了形体舞蹈、声乐、太极拳、书法绘画等课程,甚至还有架子鼓、非洲鼓等创新课程。

这种“社区食堂+老年教育”的模式,从物质与精神双重维度提升了老年人生活品质,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品质、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一圈一策”精准补齐便民服务短板
天津市商务局在打造高质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针对居民反映的生活便利度不够高、购物体验感不够好、托育养老业态不够丰富等问题,采取“一圈一策”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精准业态补建和提升完善。

以南开区鼓楼社区为例,作为天津市2025年重点打造的高质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之一,它通过引入多元业态,有效满足了周边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这种模式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李亚表示:“在养老服务方面,通过建设社区食堂、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我们重点解决了高龄、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确保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吃到营养、热乎的饭菜。同时,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着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让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更有温度,让居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随着“便民乐享 服务万家”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天霖园社区的便民活动只是天津全市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天津将继续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等“圈圈相融”,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推广)
正在阅读:2025年天津美好生活节启动 便民服务融入社区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