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看着游客们挽着裤脚割稻,在田埂间捉鱼的热闹劲儿,比自家丰收还让人开心!”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稻田里,村民李德贵笑着说。
随着秋季到来,云南乡村旅游逐渐升温。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茶山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村落,云南各地的乡村旅游都正在经历从“流量吸引”转向“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个转变让云南乡村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被更多人看见,村民也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增收致富,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发展图景注入了鲜活动能。
稻浪间摸鱼,龙陵稻田藏丰收快乐
(龙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龙陵县的“认养稻田”里,金黄稻浪间满是欢笑声。上海游客李丹举着网兜欢呼,裤脚沾着的泥点透着鲜活:“年初认领了半亩田,现在能亲手收割‘龙江红细软’米,又恰好赶上摸鱼比赛,非常有意思。”
龙江乡赧等村党总支书记朱朝新介绍,2024年赧等村通过“我在龙江有点田”项目,带动106户农户增收21万元、推动农产品增值15%。如今插秧比赛、稻田摄影、稻花鱼捕捞等特色活动,已成为撬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金钥匙”。
古村里栖居,团山民居留慢时光
从稻田到古村,时光仿佛切换了节奏。在建水县团山村,退休教师张健的日常满是惬意:清晨吃一碗米线,午后在老宅三角梅下喝茶,傍晚跟着房东学编竹篓,“每月800元租的青瓦老宅,比城里住得舒心”。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 1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9亿元。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团山核心民宿入住率达100%。
茶山寻雅趣,南糯秋茶裹非遗香
(勐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晨雾中,勐海县南糯山茶农岩温正教北京游客王强采茶。“秋茶要采一芽二叶,手指轻捏慢提,不能伤了茶树。”火塘边,岩温演示古法炒茶,“杀青要等到闻着茶香明显变浓时,才刚好。”王强边制作边笑:“亲手做的茶,泡着都更香甜。”
近年来,勐海县以茶旅融合推动“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创建,不少茶农“身兼数职”,既是种茶人也是民宿主理人。他们通过提供制茶、烤茶等特色服务,让更多游客选择留在勐海县,更深入地体验当地茶文化。
银杏下寻诗,腾冲村落绘金色梦
(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深秋的银杏村,则是另一番浪漫景致。房前屋后的银杏树满树金黄,落叶铺就“金色地毯”。成都游客林雅每天都会去捡银杏叶做成书签,“这里时光温柔,随手拍都是风景画。”截至10月中旬,银杏村民宿平均入住率达85%以上,游客平均停留时长超3天。
从稻海渔趣到古村闲居,从茶山寻香到秋日赏景,云南乡村正以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让“到乡村去”成为金秋出游新风尚。这背后,既是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是云南以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