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近日,在国家数据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浙江探索建设的“四题一评”科技创新模式受到关注。如何通过“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走进“国际纺都”绍兴柯桥,这一机制正为传统纺织业注入新活力,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生动样本。
“科技红娘”加速“两新融合”
在绍兴乾雍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高精度数码印花机正高速运转。然而半年前,受外部环境影响,这家曾为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供货的企业,因海外订单骤减近七成,生产线几近停转。企业欲从运动面料代工转向自主设计中老年服装面料,却面临花型设计、色彩体系与软硬件匹配等多个技术瓶颈。
怎么办?关键时期,技术经纪人王龙飞走进了企业车间。既熟悉柯桥纺织产业,又了解高校科研力量的他,为企业精准对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浙江理工大学,通过“揭榜挂帅”项目系统性突破面料开发瓶颈。
王龙飞是柯桥区正在探索打造的“科技红娘”队伍中的一员。“这支队伍既能把科研平台最前沿的成果带到企业,又能把企业的问题诉求带回科研平台,促成产业和科研之间的双向赋能。”柯桥区现代纺织产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企业成功将赛事面料技术迁移至“银发经济”领域,开发出多款融合宋韵元素的高性能面料。
“今年6到8月,订单已超去年同期,预计全年销售与产值将实现10%增长。”公司总经理萧兴水表示。
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
柯桥是中国纺织产业核心集聚区,拥有8000余家纺织企业。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创新资源不足、研发能力薄弱等共性问题。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柯桥区构建了“政府+平台+高校+企业”四方协作机制,依托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集聚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一流纺织学科院校研发团队,并推动“科技副总”与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经历印证了这一机制的有效性。其研发的一款防水透湿功能性面料初代产品上市后,反响不如预期。企业找到创新中心共建实验室,由专家团队驻厂研发,依据市场反馈持续优化工艺,最终成功打开户外品牌市场。
目前,该创新中心已与企业共建22个联合实验室,累计攻关课题120余项,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作为浙江省“四题一评”模式的典型实践,柯桥以实践打通了“企业—政府—平台—市场”的闭环路径。
目前,柯桥正加快中试基地建设,完善“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闭环更快更准,让产业需求与科研供给“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