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广西:石榴花开 红映邕城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月芬) “24小时AI社工”破解开放式社区治理难题,更架起了居民们的“连心桥”;“石榴红会客厅”的一张小方桌,承载言语往来,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共享工位”里,键盘声此起彼伏,梦想与希望在指尖跃动、流淌……
近日,记者跟随“民族工作八桂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南宁。在这里,一幅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优先 AI治理搭建“连心桥”
“如何申请高龄补贴?”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街道新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着居民的语音指令发出,电子大屏上随即罗列出所需材料与办理步骤,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社区的‘新同事’——AI社工助理。”新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毓宁介绍,“它是个得力帮手,在人流高峰期或工作人员暂时走不开时,能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

新竹社区的“AI社工助理”(黄月芬/摄)
新竹社区是多民族聚居的老旧社区,复杂的人口结构与多元的居民需求,让社区服务与治理面临不小挑战。
“聚焦居民生活痛点与治理难点,社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打造‘芯竹智联’平台,构建起‘连万家、连治理、连服务’的智能化体系,让各族居民共享智能治理红利。”覃毓宁说。
社区以“芯竹智联”为核心,通过小程序、社区服务数字人、人工智能服务馆及智能巡检设备等载体,从治理、服务、安全三大维度发力,推动老旧社区智能化转型。
“居民即便足不出户或忙于工作,也可随时通过手机小程序向这位‘AI社工助理’提问,它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覃毓宁介绍,对社工而言,AI成了好帮手,在处理咨询、分析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居民来说,“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咨询服务,让生活便利度显著提高。
在新竹社区的上空,智能巡检设备如一双“智慧之眼”,让巡检从传统的“人工巡逻”升级为“智能全域扫描”,从地面、空中等多维度,为小区的安全与美好筑起一道科技防线。

新竹社区的智能巡检设备显示系统(黄月芬/摄)
“智能巡检设备具备强大的智能识别功能,可实时监测社区内火灾隐患、占道经营、电动车违规停放、高空抛物等安全风险场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处置。”覃毓宁介绍。
智能化转型不仅便利了居民生活,也让老年人在时代发展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近来,78岁的居民陆洁芬常去社区人工智能服务馆,乐在其中地与机器人互动。“学习AI技能既锻炼我们的脑力,又让我们老年人跟上了时代,生活更精彩了。”陆洁芬说。
这些变化,在无形中为各族居民的交往交融,架起了一座数字时代的“连心桥”。
“我们通过AI精准匹配居民兴趣,策划出更受欢迎的多民族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积分机制让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在协作中增进了解;共享安全升级、服务优化的治理成果,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更加凝聚。”覃毓宁说。
交融互嵌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在南宁市江南区那洪街道沛鸿社区的“石榴红会客厅”,一场团扇手工DIY课温馨开展。方桌旁,各族居民围绕在一起,巧手翻飞,将多彩的民族纹样与美好祝福一同融入扇面。现场欢声笑语,与厅内点缀的壮锦、苗绣等民族元素,共同烘托出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氛围。

沛鸿社区的“石榴红会客厅”里,居民们在制作团扇(黄月芬/摄)
沛鸿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互嵌式社区,壮、汉、瑶、苗等多民族在此互嵌融居。近年来,社区聚焦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积极探索形成“319社区工作法”。
沛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欧倩瑜介绍,“3”指贴心话语、贴心行动、贴心态度服务居民的“三贴心服务”宗旨,“19”是因社区现居住着19个民族的群众,社区将每月19日定为“书记接待日”,联动多方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沛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明亮整洁的大厅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居民答疑解惑,禁毒预防教育基地、社区综合治理中心、心灵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各类空间有序分布,构建起涵盖社、医、养、教、议的完整社区服务体系。
“我们持续优化‘15分钟生活圈’,通过引进资源,凝聚多方力量为居民打造共享空间,实现了资源在社区整合、服务在社区拓展、问题在社区解决,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欧倩瑜说。
“好社区”不仅是安居的栖所,更是便捷、暖心与智慧的“共同体”。
谢翠琼在沛鸿社区生活了24年,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变化。她说,日常生活里,社区各民族群众的关系很融洽,比如传统节日上,壮族的邻居会带来五色糯米饭、瑶族的邻居会带来油茶;平日里谁遇到困难,说一声,不同民族的朋友都会伸出援手。
“我很爱我的社区,这里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谢翠琼说。
凝心聚力 奏响同心共富“交响曲”
在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一栋大楼内,有一个特别的平层——广西南宁五象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象孵化器”),里面一个个共享工位、开放式会议室,成为众多创业者梦想落地生根的“第一站”。

五象孵化器的共享工位(黄月芬/摄)
“2020年,我从江西来到南宁创业,当时几乎是白手起家,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商业资源。”创业者熊祖巍说。
转机,发生在他与五象孵化器结缘之后。
从基础的办公设施,到专业的创业辅导,再到发展机遇的共享,孵化器通过一系列服务,为创业初期的熊祖巍构筑起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五年过去,熊祖巍的公司已成功从最初的技术承接业务,转型升级为一家具备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
“这里办公氛围很融洽,孵化器经常组织创新创业沙龙、培训、节日游园等活动,联动孵化器多方资源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熊祖巍说,南宁的包容与孵化器提供的交流平台,不仅让他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更让他找到了家的温暖。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专注于创业孵化,赋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打造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各民族企业家、创业者交往交流交融。”广西南宁五象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湘婷说。
目前,五象孵化器累计引进孵化企业超700家,其中包括8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瞪羚培育入库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1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一批聚焦于藤编手工艺品、茶产业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产业领域的企业正蓬勃发展。这些企业共同构筑起一个活力充沛、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正在阅读:广西:石榴花开 红映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