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福建海洋经济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10月28日 18:19:32
央视网 | 2025年10月28日 18:19:3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10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新闻发布会

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为东介绍有关情况,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庆丰,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虔,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建青,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玉梅,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宇出席并答记者问。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为东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以建设福州、厦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11.9%,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位。

五年来,在机制方面,福建更加注重高效协同,通过了《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在科技方面,福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全球最大26MW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全球首创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十四五”以来,累计立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研发计划1000余项。

在产业方面,福建从“不产一滴油”跻身全国石化大省行列,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营收超8000亿元,己内酰胺产能规模居全球首位,古雷石化基地作为我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已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中沙能源合作的核心载体。

在生态方面,福建有5个海湾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优秀案例,6个海岛被授予“全国和美海岛”称号;今年春夏季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6.6%,厦门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在城区内就可以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在开放方面,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以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福建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高级别论坛、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等。

侯为东表示,下一步,福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为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蓝色动能”。

推进海洋经济向新向远向优发展

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庆丰介绍有关情况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已成为重要的发展引擎,特别是对于福建省来说,海洋占了我们的‘半壁江山’,海洋经济的地位及其作用十分突出。”刘庆丰介绍,福建已初步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两个5000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三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在推进向新发展方面,福建在全国率先实施海洋渔业“八个专项行动”,海洋种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在推进向远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渔场,投建深远海养殖装备25台、深水大网箱超6000口,深远海养殖总体规模全国第一;在推进向优发展方面,全球首座“风光渔”漂浮式海上融合平台“开渔”,实现“养殖+能源+科技”多元融合发展。

“十四五”以来,福建把超300亿单位的鱼、虾、贝等放归海洋及闽江、九龙江等重要流域,野外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明显恢复增长;开展海洋生态监测预警,首次发布《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初步形成海洋生态“一张图”,给全省海洋生态“把脉问诊”。

刘庆丰表示,未来“十五五”时期,福建将全力推动全域海岸线渔村实现生态、产业、民生、文化的全方位跃升,努力绘就产业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升级、文化传承活化、渔民增收致富、渔村魅力彰显的滨海振兴美丽图景。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虔介绍有关情况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动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陈虔介绍,近年来,福建省紧紧围绕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系统布局,在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在平台建设上,福建已推动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落地运行;在技术攻关上,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投入省级财政科技经费3.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近9亿元;在成果转化与开放合作上,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牵头推进“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已吸引35个国家、100多所机构参与;在海洋科技人才引育方面,依托福建海洋研究所开展海洋科技援外培训,累计为24个国家1500余人次提供专业能力建设,提升了福建省海洋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8个、部级6个,初步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平台体系,为海洋科技源头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

陈虔表示,下一步,福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福建建设海洋强省、服务国家经略海洋大局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加强高技术船舶研发建造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出台实施《福建省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2022年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等,从推进产业聚集、增强创新能力、争取央地支持等方面,推进闽江口、罗源湾、三都澳和厦漳湾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动高技术船舶、海上风电装备、电动船舶、深远海养殖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高技术船舶方面,福建省立足差异化、特色化,加强高技术船舶研发建造,形成一批优势特色船型;在海上风电装备方面,促进产业聚集,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在电动船舶方面,全省基本形成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研制、运营基础配套、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产业链企业70多家;在深远海养殖装备方面,全省已建造、投用深远海养殖平台25台套,建设深水大网箱6005口,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施惠财表示,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研发攻关、产业培育、资源聚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着力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建青介绍有关情况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福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五年来,全省自然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战略目标,统筹保护好、利用好海洋资源,加快建设‘海上福建’。”吴建青介绍,全省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用海20.9万亩,今年已审批4.9万亩,同比增长30%,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宁德漳湾铁路支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立足重要海湾河口,福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7.5亿元,实施了18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滨海湿地4.55万亩、岸线82公里,完成全省37.7%的大陆自然岸线管控目标。有序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共营造3.4万亩、修复1.7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全省有5个蓝色海湾项目成为国际、国内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其中福州、莆田2个项目在联合国首届“海洋十年”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获奖。

全省招拍挂出让海域面积108万亩,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福建样本”。据悉,泉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历史围填海处置试点城市,形成整体打捆论证等多项典型经验做法。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今年审批养殖用海94万亩,同比增长251%,助力打造“海上粮仓”。

吴建青表示,下一步,福建将持续深耕“海上福建”,着力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蓝色动能”。

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玉梅介绍有关情况

福建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

“‘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由点及面、拓展到全省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张玉梅介绍,据监测,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从2020年85.2%提升至2024年92.6%;全省35个海湾中5个海湾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优秀案例,16个海湾达到省级美丽海湾要求,“颜”“值”同升的海洋生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碧海银滩、清新福建的品牌更加靓丽。

福建连续五年将海洋垃圾治理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创建实施“岸上管、水域拦、海面清”的全链条海洋垃圾治理模式,强化多部门源头管控,引导组建“海上环卫”队伍,搭建智慧化监控网络,实现海洋垃圾治理常态化、精准化、全覆盖。持续提升海上执法能力,协同开展“蓝剑”“碧海”专项执法行动,坚定守护一片深蓝,保障人海和谐。

张玉梅介绍,下一步,福建将聚焦“水清”有突破、“滩净”有保障、“渔鸥”乐家园、“人海”更和谐的“十五五”新目标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以高颜值的海湾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湾区经济发展,绘就美丽福建建设的海洋新篇章。

不断发展壮大海洋旅游业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宇介绍有关情况

海洋是福建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

“全省文旅系统积极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大局,扎实做好‘海’的文章,把海洋文化旅游作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的蓝色引擎,奋力书写‘海丝福建’的文旅新篇。”林宇介绍,福建依托海洋生态与人文资源,聚焦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深度开发蓝色海丝业态产品,着力建设“一线贯穿、多点联动”滨海旅游体系。

福建以1250公里的国道G228线福建段为主轴,深入打造贯穿沿海“6市1区”的景观廊道,沿线布局了14个观海口袋和30多个亲海平台,可见海路段比例高达85%;充分发挥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的优势,大力发展邮轮产业,2024年厦门港接待邮轮艘次和旅客量分列全国第四和第三,助力构建“陆海联动”旅游圈,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开辟了新路径。

福建依托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平台,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精心制作并全球投放《千年丝路,山海交响》等高质量宣传片,组织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德国等重要客源国开展推介活动,有效提升海丝福建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林宇表示,下一步,福建将抢抓海洋旅游“新蓝海”的发展机遇,做足“海洋+文旅”文章,不断发展壮大海洋旅游业,为“海上福建”建设贡献更大的文旅力量。

编辑:陈子涵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