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美丽鹭岛新图景:体育赋能 激活厦门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11月04日 11:55:53
央视网 | 2025年11月04日 11:55:5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丽霞)厦门马拉松“一签难求”、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群星荟萃、全民健身运动会活力涌动……从国际赛场到邻里运动场,从传统赛事到科技体验,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厦门城市肌理。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体育融入民生底色、经济脉动、文化基因,撬动城市能级跃升,绘就了一幅“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幸福图景。

建发厦门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从“有”到“优” 数字背后显温度

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厦门,“健身去哪儿”曾是困扰城市居民的难题。

对此,厦门选择系统性破题,通过在地域上聚焦难点、在项目上突出重点、在人群上打通堵点,让“十五分钟健身圈”从规划目标变为市民的日常生活。

“以前学校操场放学就关门,我们想锻炼只能去公园挤。现在好了,学校对外开放,刷一下‘厦门i健身’就能进场,就像自己家小区多了个后花园。”退休教师陈先生几乎每天都会约上好友,到厦门市湖明小学快走三公里,进行身体锻炼。

这个被陈先生频频提及的“厦门i健身”平台,正是厦门体育惠民的一个缩影。该平台集指导员网格化服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育生活圈等25项功能于一体,整合了全市健身场地信息,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实现“一键预约”。

当健身变得触手可及,市民的参与热情远超预期。自2022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已有1300万人次通过“厦门i健身”预约锻炼,平台日活量达1.5万人。

在厦门市思明区升级打造的全国首家集智慧健身房、体卫融合、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于一体的“四合一”站点——思明金祥站,跑步机、健身车、划船器等智能健身器材供居民免费使用。

更细微处的温度,体现在科学的关照指导上。厦门在全市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体卫融合服务,为超过15万人提供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及运动建议服务,AI虚拟教练累计提供健身指导服务超300万人次,每年为超2万名群众提供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年我也真切地看到了厦门对于全民健身、居民健康的重视。也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人从怕动慢慢变成愿意动,甚至爱上了运动。”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黄彩华感叹,过去开一份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训练计划,常常需要1小时以上,现在借助“体卫融合智慧大脑”,时间浓缩到2至3分钟,效率大大提升。

黄彩华(左)正在讲解如何使用AI虚拟教练 陈玮炜 摄

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3平方米,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社区体育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95.21%,位列国务院审批城市第一。全市184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建成717个近邻运动场、47个智慧健身房、5个国家体育公园、5个市级体育公园,真正实现“举步可就”的健身场景。

从“引”到“育” 赛场之外是格局

从观赛到参赛,厦门构建多元的赛事体系,以赛事赋能城市发展,让运动热情彼此传递。

五年来,厦门相继引进钻石联赛、奥运女足预选赛、世预赛、苏迪曼杯、田径亚锦赛等5项国际A类赛事,年均举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约40场,赛事综合效益超80亿元。特别是2023年,厦门获得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十年举办权,成为全球少数长期拥有单项顶级赛事的城市。举办三届以来,已创造两项世界纪录、四项国家纪录。

2025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女子100米栏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观看钻石联赛,亲眼看到世界冠军,感受顶级赛事的激情与精彩,我太兴奋了!”厦门市民林先生对厦门能举办如此盛会感到自豪与喜悦。

厦门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坚持“赛事下沉”,让市民在家门口参与运动。比如“我要看苏杯”社区羽毛球赛吸引78个社区参与,优胜队伍直通苏迪曼杯现场。

2025乒超联赛比赛现场 陈玮炜 摄

与此同时,厦门的各个社区、村庄,草根赛事同样如火如荼。村居篮球赛激战正酣,鹭江横渡活动百舸争流,近邻运动会欢声笑语……每年超1万场群众性赛事活动,超100万人次参与,项目从足篮排、乒羽网、棋牌类、游泳类等传统竞技项目,延伸到轮滑、冰球、街舞、桨板、匹克球、壁球、棒球、击剑、霹雳舞、电竞、飞盘等新兴时尚项目,实现老中青幼广覆盖、六个行政区全覆盖、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2025年厦门市全民健身季暨全民健身运动会现场

多元开放的赛事格局,展现了厦门体育的远见与胸怀。从顶级赛事的落地,到草根赛事扎根,市民在家门口看到的,是人类极限的突破,是体育精神的纯粹;而世界看到的,是一个有能力、有胸怀承办国际盛事的厦门,是让体育真正成为“人民的赛事”的厦门。

从“破”到“立” 改革之中见胆识

厦门体育的“十四五”成就,不仅体现在建了多少场馆、办了多少赛事,更体现在一系列触及体制机制核心的改革突破。

全国首个智慧场馆类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试点、体彩公益金分配模式改革、“市队校办”体教融合实践,每一项都直击体制机制痛点。率先开展体卫融合,推动运动健康服务进社区;率先建设智慧健身房,免费服务超百万人次;率先打造“厦门i健身”平台,实现全民健身“一网通办”,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管理、安全、经费等复杂问题。厦门通过“统一改造+智慧管理+保险兜底”模式,让操场晚上“亮起来”,实现“能开尽开、规范运营”。

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

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试点,通过设立市、区、社区三级服务驿站,让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下沉到社区,成为市民身边的健身顾问。这一创新还获评“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湖滨中学“跑”出了田径运动员、亚运会冠军葛曼棋,湖明小学“蹦”出了青奥会男子蹦床冠军傅梵涛、亚洲蹦床青年赛冠军陈露、蹦床世界杯冠军傅玮健等名将,集美中学“驶”出了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冠军陈楠……累累硕果,体现了厦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果。

既要金牌,更要人才。厦门深化体教融合,打造“市队校办”模式,年均举办各类青少年赛事超30项,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技能科普进校园、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等形式,吸引15万以上人次参与。目前,厦门布局建设98所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评选84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其中39所获评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竞技体育发展储备充足动能。

厦门在全国率先改革体彩公益金分配机制,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的比例持续优化。

在体彩公益金分配模式上,厦门率先全国开展体彩公益金分配机制改革,修订出台《厦门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上年度体育事业发展成效和本年度体育事业建设规划两大维度展开考核,细化7个二级、22个三级评价指标,推动体彩公益金使用率逐年提高,如今六区使用率均达100%,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的比例持续优化,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从“通”到“融” 发展之中见真章

在厦门,体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拓展。

它是产业升级的引擎。安踏、特步、361°等六大体育品牌在厦门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奥佳华、康乐佳等健身器材龙头企业均拥有超百项专利,研发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奥佳华保健按摩器具连续17年为全球行业龙头,推动厦门成为亚洲最大的健身器材出口基地。“全球10台家用跑步机,6台厦门造”的背后,是制造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双重优势。

康乐佳生产车间 唐光峰 摄

2024年,厦门体育产业总产值716.93亿元、同比增长10.3%,体育产业增加值321.91亿元、同比增长9.5%,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9个案例入选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智能体育典型案例,数量占全省超半数。厦门体育产业正从“制造”迈向“智造”,从产品输出转向模式创新。

它是两岸融合的桥梁。厦门举办十二届厦金海峡横渡活动,每年邀请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约200名选手参加,列入国台办、体育总局“对台重点交流项目”;举办十八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总决赛,被国台办列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据统计,每年在厦门举办的两岸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50场,涵盖足篮排、乒羽田、棒垒球、保龄球、水上、冰上等各类体育项目,实现了各区、年龄和项目的全覆盖。2024年,厦门获批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成为深化两岸体育交流的重要载体。

第十八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

此外,厦门升级“厦门i健身”注册模块,方便台湾居民使用台湾往来大陆通行证、台湾居民居住证注册,和厦门市民同等享受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智慧健身房、公益课报名等公共体育服务。体育,让“两岸一家亲”更加可感可触。

它是城市宣传的名片。入选“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入选“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支撑力”和“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吸引力”两个十强榜单,获评“全国美好健康典范城市”……体育正成为厦门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当穿过翔安大桥时,我们看到场馆非常美丽,厦门这座城市在体育设施方面拥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世界羽联主席巴达玛·利斯瓦达恭对厦门办赛水平赞不绝口。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楚钦、许昕也纷纷点赞,表示场馆很新很大,设施也都非常好,观众也多了,“人一多了,就感觉热闹了。”

厦门市被评为“美好健康典范城市”,图为“美好健康典范城市”颁奖现场。

精彩纷呈的高水平赛事,和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赛事在厦门轮番上演,既丰富了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活力魅力,还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引擎。2024年,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94.7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640.74元,相比2020年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123.57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393元,分别增长57.6%和52.1%。今年4月,厦门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国家试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承上启下的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厦门将统筹推进建设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市、打造特色优势人才培育高地、建设国际赛事和体育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滨海休闲户外运动目的地、打造两岸体育交流融合发展示范区五大战略任务,朝着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国际体育名城”目标奋力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新篇章注入厦门活力。

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