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显著 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11月05日 18:19:04
央视网 | 2025年11月05日 18:19:0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记者 陈子涵)11月4日,福建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会上介绍了福建省“十四五”期间数字福建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省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廖凯,省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杨东,省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民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傅毅梅主持。

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

郭文忠表示,“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数据系统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实施数字福建升级版工程,先后承担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等“国字号”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奋勇争先,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数字福建“高速路”更加通畅。福建坚持“修路”和“通车”同步发力,全力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率先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数字福建发展基础底座实现“软硬联通”。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实现“硬联通”,部署实施两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所有行政村5G网络覆盖、乡镇以上区域千兆到户能力普及。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5倍,连接规模居全国前列。二是数据要素流动实现“软连结”。积极开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探索实践,整合构建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率先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成功构建从汇聚治理、登记管理到开发利用的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全流程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系统、完整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省份。

数字福建“百景图”更加多彩。“十四五”期间,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应用融合,持续推动数字化全面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创新数字化赋能场景,推动数字场景遍地生花。数字经济方面,福建深入实施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行动,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从2020年的2.03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2万亿元,年均增长超12%。数字政府方面,在全国率先上线三批41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600个高频事项、93%以上政务服务办件实现“数据最多采一次”,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文化方面,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八闽文化传承,建成朱子文化、海洋文化等一批专题数据库,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加快拓展。数字社会方面,全国首创智慧仲裁省级标准,推出退役军人事务3项首创性改革,福建被列为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发展先行区。数字生态文明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让绿的底色更浓、更亮。

数字福建“生态圈”更加完善。数字创新“压舱石”更加稳固,出台了省级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建成“数字福建安全大脑”,制定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安全治理等重要制度,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治理“政策包”更加充实,印发《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出台《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政策文件,系统构建公共数据基础制度,为国家数据制度建设提供了“福建经验”。数字合作“朋友圈”更加多元,连续承办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累计招引超3400个项目,总投资超2万亿元;成功举办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等国家级活动,深化了福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领域交流合作。

下一步,福建将以数字化全面赋能为主线,以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为抓手,持续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以数字化引领福建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转型升级,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以“闽人智慧”为数字中国建设增色添彩,朝着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的目标阔步前行。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

福建省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廖凯

“十四五”以来,福建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相继出台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总体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廖凯从三大方面介绍了福建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上取得具体成效。

一是数字产业“量质齐飞”。福建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遴选培育了18个省级集聚区,2024年总营收达6800亿元,培育期间年均增长22.6%,打造形成一批区域支柱型、特色优势型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提速”。农业领域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6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16.2%。工业领域出台《福建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行动服务企业超万家,新增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6家,总数居全国第三。服务业领域持续深化智能化发展,在福州、厦门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解决融资超1.3万亿元;培育12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16家示范企业,电商渗透指数和支撑指数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

三是数字企业“拔节生长”。福建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年遴选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独角兽”“瞪羚”企业,今年入选的350家企业年度总营收达1590亿元;建立全省数据企业培育库,支撑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入库813家企业。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民生服务各领域,着力构建普惠便捷、智慧融合的数字社会新图景,使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生活更加美好智能,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数据基础设施格局

福建省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杨东

杨东表示,国家数据局高度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研究出台《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文件,围绕总体布局、标准机制、技术要求等扎实推进。福建正紧跟国家的战略步伐,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初步构建省市贯通、行业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坚持全省统筹,深入推进“1+10+N”的数据基础设施立体多维布局。目前,福建已基本形成“省级节点统筹、城市/行业试点突破、全域协同贯通”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数据基础设施格局。

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积极打造“技术+案例”双驱动的数据流通生态。“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等多个案例入选国家优秀案例,福建的数据流通利用正加速形成从技术突破、场景验证到规模推广的良性循环。

以赋能产业为关键,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截至目前,福建数据基础设施已建成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创新公共数据分级开发、一所多站等利用模式,初步融合了省大数据交易所以及福州、泉州等3个业务功能节点,接入2000多家数据主体、上架2000多个数据产品、汇聚了超2200亿条数据,初步形成“强辐射、高适配”的服务能力,数据基础设施赋能产业的“福建印记”日益鲜明。

加速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福建省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民杰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刘民杰表示,近年来,福建加速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奋勇争先,在全国率先闯出公共数据“可见、可用、可变现”的价值实现路径,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福建省出台实施《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管理办法(试行)》,首创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开发模式,相关做法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案例集,在全国宣传推广。

围绕“数据随时可见”,深化公共数据汇聚和登记。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全面接入2200多套政务信息系统,汇聚了2200多亿条有效数据,基本实现全省政务信息系统“应接尽接”和公共数据“应汇尽汇”。围绕“数据随时可用”,推进公共数据分级开发。依托省公共数据资源统一开放平台、开发服务平台,围绕财税金融、医疗健康、交通旅游、市场监管等重点行业领域,上线340多个公共数据社会化开发利用场景,服务覆盖超400万人、16万家企业,助力解决融资需求超万亿元。

围绕“数据随时可变现”,创新公共数据定价模式。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福建省公共数据运营服务费收费标准(试行)》,创新探索按数据项设定上限价格模式,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定价机制,破局打通了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最后一公里”。

编辑:陈少婷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