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首创”持续涌现!在成都,展开“未来”屏

副标题:

来源:锦观新闻  |  2025-11-05 15:31:16
锦观新闻 | 2025-11-05 15:31:1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从能“治愈”情绪的AI电视、实时翻译的智能眼镜,到8K超高清Micro LED巨幕、可交互的AI数字人——这些贴近日常观影、办公、沟通的显示产品,正让“屏”成为生活的重要延伸。

11月3日至4日举办的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创新成果体验区,集中呈现前沿成果,京东方、维信诺、科大讯飞、成都辰显光电等企业的数十款创新产品亮相。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球显示产业已迈入“AI+显示”融合发展的新周期,技术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跨越,“首款”“首创”成果持续涌现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结愈发紧密。

“首款”“首创”加速改变视觉体验

想象一下,你站在博物馆的展柜前,目光透过玻璃落在展品上时,展品的图像、背景故事等信息也清晰地呈现在玻璃表面,仿佛与实物融为一体;你抬手在玻璃上轻轻滑动,就能切换信息页面、放大细节。而实现这一切“虚实交融”体验的,正是藏在玻璃中的那层薄薄的Micro-LED透明屏——这样充满科技感的视觉体验已经被成都企业实现。

“‘成都造’全球首款19英寸P0.4 TFT基Micro-LED透明屏单屏透过率超过70%,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繁展告诉记者,“这款产品能够将数字信息与真实场景无缝叠加,打造出沉浸式的AR视觉体验,同时支持触控、手势与感应交互。”

根据《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成都依托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能规模等优势位居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的第三位。

当前,全球显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转折。“过去五年,我国显示产业规模显著提升,技术创新突破,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说。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则认为,未来五年,显示产业要持续“领跑”,技术创新显得更为重要。

“维信诺全球首创的智能像素化技术(VIP)是我们在全球率先实现的突破。”维信诺首席品牌官杨淑娟介绍,这项技术摒弃了传统的Fine Metal Mask(FMM)工艺,采用半导体光刻工艺进行OLED像素图形化,带来了性能的飞跃:“VIP器件的寿命是传统FMM器件的6倍,亮度达到4倍,PPI最高能实现1700。”

杨淑娟进一步透露,这项技术正加速走向大规模量产,“我们正在建设VIP的8.6代量产线,主厂房已于今年8月封顶,预计明年进行设备搬入,2027年即可实现量产。”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首款”“首创”显示产品将更加密集地亮相于实验室、生产线以及日常生活场景。

AI赋能显示产业全链条

AI迎来了技术跃迁与产业渗透的双重爆发,显示产业正迎来“AI+”驱动的全新发展时期,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提质增效的核心工具,从研发端到制造端持续渗透。

在大会体验区,京东方蓝鲸AI显示大模型十分亮眼。该模型集多模态感知、全场景理解等能力于一体,赋能多领域创新。工作场景中,其AI办公室通过办公智能体联动AI一体机与AI算力主机,打造高效解决方案——手绘产品草图可自动识别传输,经指令操作,1分钟内就能在AI算力主机完成设计并呈现效果。AI一体机融合多模态交互与大模型技术,AI算力主机则适配多类模型,支持私有化部署。

今年5月,在成都高新西,京东方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举行了首台工艺设备搬入仪式,创下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彰显柔性显示领域领先实力。

生活场景的“AI+显示”创新趣味十足。长虹展区的百英寸治愈系AI TV前,不少嘉宾驻足体验“光翼模式”。“漫反射光翼可随旋律变色、依内容与环境光调节,缓解疲惫还能护眼。”长虹工作人员介绍道。此外,还有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双面设计搭配星火大模型,可实时弹出双语字幕,破解跨境场景语言障碍。

穿戴设备领域,影目科技AI翻译眼镜采用双目单绿色Micro LED+衍射光波导设计,“眼镜镜架轻巧便携,支持8种语言实时翻译,还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戴上它参加跨国会议,不用低头记笔记,关键信息会直接显示在视野里,私密性特别好。”体验过的嘉宾称赞道。此外,还有梦派科技AI数字人结合OLED透明显示与AI技术,能交互、识别指令、提供个性化服务。

产业趋势上,“AI+显示”已渗透全产业链。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新清指出,“成都在该领域优势突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级。建议成都推动AI与显示企业深度合作,加速创新与成果转化,打造全国可推广的经验。”

编辑:任凭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首款”“首创”持续涌现!在成都,展开“未来”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