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于11月16日至20日在武夷山市举办
央视网消息 (记者 陈少婷)11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于11月16日至20日在武夷山市举办。

新闻发布会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敦盛,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洪,南平市委台办主任余丽芳,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戴树彪,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叶添,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敏介绍本届茶博会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让“茶”成为两岸文化认同的“粘合剂”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敦盛介绍有关情况
本届茶博会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规划设置了四大主题展馆,通过将“展、销、研、游”功能有机融合,强化两岸茶文化交流和生态产业合作,展示践行“三茶”统筹理念、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茶博会期间还策划了20项系列活动,全面呈现一场集展览展销、文化交流、产业合作与茶旅体验于一体的行业盛会。”魏敦盛介绍,在弘扬茶文化上,本届茶博会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两岸茶文化渊源,并邀请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创新推出“非遗+研学”模式,让游客亲身参与制茶过程,将深厚的茶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活态传承。
在创新茶科技上,本届茶博会将发布《武夷岩茶科学品鉴方法白皮书》与《建阳小白茶品质化学特征与健康功能研究白皮书》,为两大茶类的标准化与价值提升提供权威依据。
在文化同源上,今年恰逢武夷山和阿里山“两山合作”20周年,本届茶博会将发布纪念文创产品,并通过“茶香两岸共月明”文艺晚会、“人在草木间”昆曲表演等活动,让“茶”成为两岸文化认同的“粘合剂”。
在推广宣传上,创新推出“外交官看武夷”活动,邀请多国外交官及万里茶道沿线茶商实地考察,让世界更了解武夷茶、爱上武夷茶。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上,举办“武夷山水・茶空间”及“武夷茶庄园”推广成果交流会,搭建“武夷山水・茶空间”运营中心与乡村茶企、合作社对接桥梁。
魏敦盛表示,本届茶博会有“两岸融合”的温度,有“万里茶道”的广度,有“乡村振兴”的力度,更有“‘三茶’统筹”的深度。
茶产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洪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福建省茶产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在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
“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78万亩、位居全国第五位,毛茶产量57.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700亿元。”陈洪表示,福建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关口,将全省4825家茶叶生产主体纳入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平台,累计赋码出证超36万批次,督促绿色、有机、地标获证企业100%纳入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力推动绿色优质茶产品高质量供给。
福建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采用“揭榜挂帅”“竞争择优”等方式,围绕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提升等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目前,全省建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茶业科技平台,并主导制定首项乌龙茶国际标准及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在茶旅融合方面,福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大力支持茶庄园等茶叶三产融合项目建设,已培育各类茶庄园超70个。创新开发茶旅新业态,围绕“万古福茶山水韵”主题,推出“来福建品福茶”十大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畅游福建山水的同时,深度感受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全面深化和拓展涉台交流合作

南平市委台办主任余丽芳介绍有关情况
从2007年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来,南平已成功举办十六届,累计为台湾1100多家台资茶企、3000多名台商提供参展支持。
余丽芳表示,本届茶博会在涉台交流合作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化和拓展,一是台湾馆展销品类更加丰富,本届茶博会台湾馆展位数量增至200个,较上届增长14.3%。截至目前,报名参展的台湾茶企茶商覆盖岛内的主要产茶区,产品涵盖冻顶乌龙茶、东方美人茶、文山包种茶等十余种台湾茗茶,以及台湾茶器具、茶食品、茶文创等,形成集展示、品鉴、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二是两岸茶事交流更加多彩。本届茶博会期间,将举办“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等10余场涉台交流活动,既保留“朱子杯”民间斗茶赛、“茶香两岸”美食嘉年华等两岸台胞认可的、参与度高的交流活动,又新增“茶香两岸·文脉相连”文艺工作者交流采风等活动,让两岸同胞在逛展会、游武夷的同时品茶香、享茶趣,促进两岸茶人和青年交流互鉴。
三是茶文旅游玩体验更加便捷。本届茶博会期间,南平市将全域联动开展茶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推出更多有新意、有茶“趣”的茶文旅产品供大家选择。
“金叶子”正成长为经济发展的“致富树”

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戴树彪介绍有关情况
“茶叶是南平名副其实的‘金叶子’,全市十个县(市、区)县县产茶,茶产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戴树彪介绍,持续举办茶博会,为南平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届茶博会集中展示了全国茶叶的优质产品与前沿标准,为此,南平在全国率先制定并推广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目前已推广建设54万亩,南平市有7个产茶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量居全省首位。
本届茶博会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资源与创新思路,在它的带动下,南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岩茶、红茶、白茶为核心的功能性研究,积极开拓大健康、餐饮、文旅康养等新赛道。目前,南平市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50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这棵“金叶子”正成长为南平经济发展的“致富树”。
戴树彪表示,随着茶博会永久落址武夷山,其辐射效应持续放大。各地依托茶产业,大力发展“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茶乡新业态,推进茶旅融合,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深度体验。目前,南平市约有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2万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茶叶收入约占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打造全域茶文旅盛会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叶添介绍有关情况
“本届茶博会期间,南平市十个县(市、区)同步举办茶文旅主题嘉年华活动,打造全域茶文旅盛会,目标就是要打破大家对茶博会‘逛展、喝茶、谈生意’的传统印象,打造可玩、可感、可分享的‘大武夷茶生活’。”叶添介绍,第一招是“破圈”,把会场从展馆“搬”进山水间,拓展到南平市全域,让每一位参加茶博会的客商和游客朋友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旅游目的地,感受大武夷茶生活的独特魅力。
第二招是“种草”,聚焦高品质茶旅生活,精品茶庄园产品化上线。茶博会期间,“武夷茶庄园”文旅产品将正式上线,重点“解锁”了十余家精品茶庄园,让茶文旅体验更深入、更便捷。游客可以通过大武夷文旅智慧平台小程序,以及携程平台等直接预订,在庄园体验从采茶、制茶到品茗的全过程,感受高品质的“一日茶庄主”之旅。
第三招是“加时”,打造大武夷茶生活“十二时辰”,让精彩全天候在线。茶博会期间,南平将举办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自驾游活动,发布精品自驾“路书”,沿途串联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点位。
叶添表示,茶博会五天会期,“天天有亮点,昼夜都精彩”,呈现一场不间断的茶文旅嘉年华。
让中外嘉宾全方位感知武夷山魅力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敏介绍有关情况
“作为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承办地,武夷山立足‘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首批国家公园、世界红茶与乌龙茶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核心定位,从多维度向中外嘉宾宣传推介武夷山,同时以系统化举措保障茶博会顺利举办。”邱敏介绍,在宣传推介方面,南平围绕“展区、活动、线路、传播”多维发力,让中外嘉宾全方位感知武夷山魅力。
在活动策划上,“人在草木间”昆曲表演,生动演绎台湾举子林凤池从武夷山引茶苗至宝岛的故事;在茶旅线路上,推出“1+3+3”茶旅产品,串联“吃茶宴、住茶宿、行茶径、游茶园、购茶礼、赏茶戏”全场景体验;在传播推广上,编撰漫画《半小时读懂武夷茶》,以年轻化、趣味化形式解读武夷茶文化,同时借助“武夷之友”青年话“三茶”活动,进一步扩大在台湾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在保障工作方面,南平从组织、服务、监管三端发力。组织协调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武夷山市执行组;服务保障上,为台湾参展商开通“绿色通道”,为重要嘉宾制定“一对一”接待方案,实行全城公交免费并增开展馆专线,继续实行景区免门票政策;安全监管上,提前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展会期间巡查展馆清理违法设展;全面检修消防设施,规范经营秩序。
邱敏表示,南平将以饱满热情与优质服务,让嘉宾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全力将本届茶博会打造成“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茶业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