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村麦”收官,为何给世界的歌声远未结束?

副标题:

来源:潮新闻  |  2025-11-17 13:39:00
潮新闻 | 2025-11-17 13:39:0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1月16日晚,“让世界听见径山——径山‘村麦’争霸赛”在径山花海收官。

决赛现场,16位晋级选手依次登台、倾情演绎,不仅有本地青年质朴动人的乡音,也有外籍青年的精彩献艺。流行、民族、摇滚等多种曲风交织,东方韵味与国际潮流共鸣,为这场持续两个月的乡村音乐赛事画上圆满句号。

曲终意正浓。赛事虽然告一段落,但它所点燃的热度、传播的广度、带来的温度,特别是为乡村与全球青年之间搭建的情感连接,仍在持续发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跳出赛事看赛事,径山“村麦”不只是一次音乐狂欢,更是一次以音为媒、以赛促兴的乡村实践,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看见乡村、走进乡村、扎根乡村。

这场源自乡村的音乐赛事,究竟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歌声?且从热度、广度、温度三个维度观察。

热度

提及径山“村麦”,最先感受到的是赛事热度。

这项赛事的最大特点是“全民可参与”。径山“村麦”总导演李楠透露,赛事共吸引了1591位选手报名,其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只有9岁。参赛人员不全是本地居民,有超12%的选手来自外地甚至国外。

外籍选手希达亚倾情演唱

外籍选手希达亚倾情演唱

从本地茶农、手工匠人到高校学生、专业歌手,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职业和水平不同,但都对赛事抱有极大热情。

台上,陈志琴一开嗓,醇厚的嗓音便流淌出岁月沉淀的故事感,数十年的演唱功力尽在其中;青年演员乔十三、谭家聪激情洋溢,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自信;小演员章艺然奶声奶气地登场,稚嫩可爱的表演瞬间萌化全场观众;余金莲与陈桂凤搭档献上径山戏曲快板,节奏明快、语言风趣,互动精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台下,掌声不断。村民们围坐在观赛台,随着节奏挥舞双手,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为选手加油鼓劲。歌声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让整个现场沉浸在温暖欢快的氛围中。

线上,直播间里评论刷不停,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水平堪比专业歌手”“求现场门票”,直接把赛事热度推上热搜。

热的不只是赛事,还有赛事之外的经济效应。

径山“村麦”期间,游客在径山停留的平均时间明显延长,有效延伸了吃饭、住宿的旅游链条。径山花海周边民宿预订爆满,农家乐的营业额显著增长。一位民宿主理人坦言:“比赛带来的客流超过传统假期。”

音乐赛事的引流效应显而易见,但它只是径山打开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大门的一把钥匙。

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径山正紧抓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机遇,通过举办集视、听、游、玩、购为一体的文旅盛宴,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全域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来,径山已相继举办了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大径山站)暨环径山公路自行车赛、亚洲最大的“后现代摇滚”户外音乐节——越位音乐节等活动,将现代潮流元素植入乡村场景,让古老的径山充满青春活力。

径山“村麦”,无疑是又一创新尝试。

它以其热烈的现场、年轻的参与者和时尚的艺术形式,向外界传递出强烈信号:乡村同样是时尚、开放、充满朝气的,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返乡,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和新动力。

短期的活动流量,有望转化为长期的品牌效应,让径山更加火热。

广度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这在径山“村麦”的传播广度上得到充分印证。

本土越剧与流行乐同台,中国民歌与外国曲调相呼应,不同文化在歌声中自然交融,获得观众普遍欣赏。比如,外籍选手希达亚凭借清澈的嗓音,哪怕是外文歌也赢得现场一致好评。

赛事相关报道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传播,让径山的名字被更多外国人知晓。一位选手感慨:“曾以为世界遥不可及,站上这方舞台才懂,我们的声音,世界也能听见。”

事实上,径山选择以音乐为媒介,是有其战略考虑的。

正如径山“村麦”的主题“让世界听见径山”那样,径山一直坚持走国际化之路。

日韩茶文化的主要来源是江南茶文化中心,而径山茶宴正是南宋时期江南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标志之一。2022年11月,“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获得世界认可后,径山更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创新形式,积极向全球展示自身文化魅力。而音乐赛事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让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在旋律的海洋中相遇、相知、相融。

径山镇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即打造一座音乐小镇。

如何建设?径山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与研讨。李楠建议,可以借鉴美国伍德斯托克和英国斯卡布罗等国际音乐小镇的成功经验。

伍德斯托克因1969年一场定义时代的摇滚音乐节而出圈。“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托克。”研究美国20世纪60年代文化的《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作者莫里斯·迪克斯坦这样写道。

在李楠看来,径山可以借鉴伍德斯托克的路径,着力将一个成功的音乐活动品牌化、符号化。“‘村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希望未来能与某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或文化精神紧密关联,就像人们提到伍德斯托克就想到‘爱与和平’的摇滚精神那样。”

斯卡布罗的全球声誉,主要源于那首经典民歌《斯卡布罗集市》。歌曲的凄美旋律,为这座拥有古老集市遗迹的海滨小镇披上了一层永恒的浪漫与诗意面纱。

李楠认为,径山拥有深厚的禅茶文化底蕴,这本身就是极佳的故事素材。可以借鉴斯卡布罗的经验,鼓励音乐人从径山的自然风光、历史传说和禅茶哲理中汲取灵感,创作一批原创音乐作品。

音乐是媒介,文化是内核,径山的国际化之路仍在不断延伸。

现场听众拍照留念

现场听众拍照留念

温度

往深层次看,径山“村麦”旨在引导青年入乡,彰显着共同富裕的温度。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到2025年,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对浙江来说,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山区海岛县,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如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面对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的人才外流、结构老化等问题,径山“村麦”这类活动可以推动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留住更多青年。

先看物质富足。

一场成功的赛事能迅速带来人气,直接刺激当地的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实现“一场比赛,多方受益”。赛事品牌打响后,可以衍生出音乐培训、文创产品、特色民宿等新产业,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再看精神富有。

这次“村麦”中,有不少新径山人的身影,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乡村新风貌的代言人。同时,当新老村民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时,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得到增强。

事实上,径山历经多年探索,已然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青年入乡政策支持体系。仅在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方面,径山就累计引进相关项目24个,吸引投资1.1亿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

一众青年来到这里,不仅带来消费,更带来产业、活力与新潮。

在小古城村,90后农创客金汶斌的创业轨迹,正是径山青年返乡发展的升级缩影。2016年返乡创立茶叶公司后,他并未止步于传统农业,又探索打造出径山茶咖、双溪小院、知行径山餐厅、在山野露营地、竹隐民宿等新项目。

如今,他已建成了一个集茶叶种植、加工、研发、销售、茶旅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周边120余户茶农实现增收。

为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径山硬件软件双向发力——

比如,将原长乐车站改造为未茶创坊·径山站,融合日咖夜吧、茶创空间、青年骑行驿站等功能,打造青年集聚新地标;除创业分享、联谊交流等多元服务外,借助“村麦”等文化IP,积极构建青年友好型发展环境。

一场充满青春气息的赛事,本身就是一张生动的“乡村邀请函”。径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向年轻人展示出径山时尚、活力、开放的新面貌,有效扭转对乡村“封闭落后”的刻板印象。

随着“村麦”影响力持续扩大,会有更多人认识径山、走进径山,与此地共同成长。

径山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全民共同富裕示范地。“村麦”歌声虽歇,但已为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编辑:姜可扬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径山“村麦”收官,为何给世界的歌声远未结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