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同心种未来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见闻

来源:福建日报 | 2025年11月18日 11:04:43
福建日报 | 2025年11月18日 11:04:4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熙熙攘攘的台湾馆 (主办方供图)

外国友人品尝台湾八仙果。 (主办方供图)

11月16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南平武夷山市开幕。本届茶博会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现场设立“茶和天下”馆、茶创意馆、茶旅融合馆及茗茶馆四大主题展馆,展位2300个,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其中,台湾馆展位数量达200个,较上届增长14.3%,为历届之最。本届茶博会首次深化与“万里茶道”沿线国际城市喀山、圣彼得堡、恰克图的贸易协作,特邀俄罗斯茶商设展,搭建“茶叶贸易+文化互鉴”双平台。

“三茶”统筹结硕果

在茶博会开馆式上,一系列“三茶”统筹新成果亮相。现场发布《武夷岩茶品饮方式白皮书》《建阳小白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研究白皮书》《海峡两岸茶园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研究成果及首批零碳茶产品,还发布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宣传视频、漫画作品《半小时读懂武夷茶》和武夷山·阿里山合作20周年纪念文创产品等。

茶博会现场茶香氤氲,人流如织,“茶和天下”馆、茶创意馆、茶旅融合馆及茗茶馆四大主题展馆精彩纷呈。

茗茶馆内,传统茶叶与新式茶点、茶饮料琳琅满目,新式奶茶受到年轻人热捧。正山堂前大排长龙,茶味冰淇淋成为当日“爆款”。

茶创意馆则是满满的科技感,咨询声、洽谈声此起彼伏。美亚光电的展台前围着一圈客商,有人踮起脚打量设备,有人俯身细看屏幕参数。

“这是我们最新推出的‘茶叶分选智能体矩阵’。”工作人员宋华琦轻点电脑,屏幕上立刻弹出“茶叶除杂线智慧控制系统”的界面,多项设备数据实时跳动。“通过工业物联网与AI赋能,我们实现了从鲜叶分选到异物检测的全流程覆盖。设备整合了UHD高清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核心技术,自研的磁悬浮喷阀可实现精准分选,除杂精度达到99.6%以上。”宋华琦边介绍,边回答客商的咨询。现场互动热络,没多久,展台上一大摞产品手册已经所剩无几。

展会期间,武夷山市“三茶”统筹创新研究院揭牌。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武夷学院、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开展茶树品种选育、绿色低碳茶园建设、智能化加工等关键领域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与车间。

“要以科学为基础,做好茶叶品质、深挖健康价值。同时,为品牌注入文化灵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在谈及“三茶”统筹时表示,通过科技与文化结合,让南平茶叶的魅力传播得更远,被更多消费者所感知。

一片叶,承载着文化厚度、科技精度与产业广度。本届茶博会举办中国茶非遗交流、“茗韵通丝路·茶香汇武夷”产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将“三茶”统筹的鲜活实践,汇成一杯值得细品的武夷新茶。

两岸共品“同心茶”

本届茶博会聚焦两岸融合,两岸茶人品茗叙缘,热闹非凡。

茶汤入杯,茶香扑鼻。大陆客商束传莉品尝了台湾制茶人张裕源的茶后连连称赞,随即和张裕源互留联系方式。开馆当天,张裕源接待了几十拨采购商和茶客。

张裕源来自台湾鹿谷观光农园,他是茶博会的常客。“我每次都会带来台湾最好的茶。通过茶博会这一平台,我认识了很多茶友和客商,生意也越做越好。”张裕源说,去年他荣获斗茶赛茶状元,希望今年能再创佳绩。

在开馆式上,台湾民意代表陈玉珍表示,茶博会是海峡两岸交流文化、共创商机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冻顶乌龙的甘醇、东方美人茶的蜜香,还是木栅铁观音的醇厚,都与武夷岩茶的岩谷花香一脉相承。今天两岸茶友在这里品茶交流、切磋茶艺,都是对茶文化的传承、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表示:“在制茶技术方面,起初是大陆的制茶技术传到台湾,后来台湾在此基础上改良创新出自身特色技术,如今两岸业者还在互学互鉴。这种技术的交融促进了海峡两岸茶产业的优化发展。”

作为本届茶博会的重头戏之一,“两岸同宗同源,一家同心同向”活动在武夷山小武夷茶树种质资源圃举办。两岸茶界嘉宾共植金萱、福萱、芝龙及大红袍自然杂交后代茶苗,茶苗呈“圆形”布局。大家挥锹培土、浇灌,并为茶园中央文化石揭幕。

中华茶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根脉,而乌龙茶更是连接闽台茶产业的纽带——从台湾冻顶乌龙与武夷岩茶的技艺渊源,到茶树种质资源的同宗传承,两岸茶产业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补格局。

前来参加活动的南投县鹿谷乡凤凰茶厂负责人林其昌,是台湾乌龙茶始祖林凤池的后人。冻顶乌龙正是林凤池从武夷山引种至鹿谷的。“希望未来能带着更多台湾乡亲,尤其是年轻人,来大陆茶区走走,看看武夷山茶的生长,听听武夷岩茶的故事,让他们亲身感受两岸的同根同源。”林其昌说。他还邀请大陆茶人到台湾冻顶乌龙茶区,交流制茶工艺、分享茶文化故事,让两岸茶人在互动中加深情谊。

“这圆形布局的茶苗,是两岸同胞圆融一心的象征。”武夷山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杨佑生介绍,未来将以这片同心茶园为核心载体,搭建三大交流平台:一是茶种培育共享平台,让闽台优质茶树种质在这里杂交创新、繁衍生息;二是制茶技艺交流平台,定期邀请两岸茶师开展技艺切磋、非遗传承活动;三是茶文化体验平台,让更多两岸同胞走进茶园,感受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在沉浸式体验中加强文化认同。

本届茶博会期间,还举办了“茶香两岸共月明”文艺晚会、“人在草木间”昆曲表演等活动,推动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

朋友圈越来越大

本届茶博会首次深化与“万里茶道”沿线国际城市喀山、圣彼得堡、恰克图的贸易协作,特邀俄罗斯茶商设展,搭建“茶叶贸易+文化互鉴”双平台。

俄罗斯馆内,暖黄灯光裹着展台上的几盒“巧克力块”——走近一瞧,原来是俄罗斯茶商阿列克谢·别利亚科夫带来的草本茶和压缩茶,采用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压制而成,茶块中裹着花瓣与草本的纹理。

一旁的俄罗斯姑娘乐芽正忙着招呼观众、分发试饮茶杯,当被大家问起“这茶怎么泡”时,她笑着翻出说明卡,用磕磕绊绊的中文说道:“听说茶博会很热闹,我今天是来学中文的,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特别开心。”

不远处,“一带一路”馆传来热情的招呼声:“快来尝尝我们斯里兰卡的红茶!”曾在中国留学的参展商马诺已是第二次参加茶博会。他熟练地打开一罐巧克力色包装的红茶介绍:“今年带来的是手工揉捻的新品。刚泡时是米香,接着是花香,放冷了还有焦糖香。”

武夷山茶商吴美荣品尝后表示:“我对锡兰红茶很感兴趣,这次特地来交流。”

“我就喜欢和懂茶的人聊天!”马诺笑容灿烂,“和中国茶人交流能学到很多,明年我还想来!”

在万里茶道体验展区,一幅复刻17世纪万里茶道线路的巨型卷轴成为打卡热点。孩子们蹲在卷轴旁感受百年茶路的魅力。展区内系统陈列申遗的关键史料与实物,集中呈现阶段性成果,有力佐证武夷山作为万里茶道起点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

11月16日,万里茶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联盟座谈会在展馆内举办,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晋商博物院、中国青砖茶博物馆、武夷山市博物馆签订共建共享协议。作为联盟深化协作的重要实践,目前已构建起沿线8省2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动平台,为国际茶界协作与联合申遗凝聚共识。

前来参会的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告诉记者,当前晋闽两地正联合沿线有关单位,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广交朋友圈,提高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希望守护好万里茶道文化遗产,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早日申遗成功,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记者 吴旭涛 王玥明 陈黎慰

编辑:陈子涵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